整本书看完了,发现这位博学、敏锐、睿智的富兰克林竟然是自学成才?
富兰克林受过的正式教育不超过4年,他的父亲为了给他找个适合的工作费心费力,经常带他观察各种工匠干活,真是个好爸爸啊,可惜这么好的爸爸,也没有想到自己儿子不仅是天才,还是全才,通才。是作家,发明家,成功的商人,伟大的社会活动家,最受好评的政治家!
10岁开始家里给他铺的路就是成为工匠,有一技之长。可是,能在青史留名的人永远不走寻常路,他把午饭钱都省了下来买几片面包,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看书,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常人读书或为消谴,或为学习,而他不仅读书,而小富兰克林在饥不择食的阅读后,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通过读书学习修辞,逻辑,论辨的方法。
富兰克林的祖父有举办讲谈会的习惯,孩子们可以旁听,从而明辨事理。富兰克林沿袭了这个习惯,把朋友组织起来,每周一次讲读社,提出有关道德,政治,自然哲学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和反刍,在写作中提练自己的逻辑与思想。
在不断变换的学徒生涯里,唯有读书,充实了他的生活,即使没有在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里看到最好的书,但他的阅读习惯一直在,并伴随着自我表达的倾向,通过不断的写作,不断的扩充词汇量,不同文风之间的转换方式用以练笔。在今天,专业的写作人练习文笔,丰富词汇量,掌握不同文风,也是以极其类似的方法进行练习。真难想象,这是一个基本靠自学的孩子能想到的方法,能达到的境界。
至于他的文笔如何?就是非暴力沟通的风格,真诚,坦率,不过度修辞,象一位谦虚的老者娓娓而谈,又保存着自己的真性情,不做作,不矫情。
在他描述他颠沛流离的少年谋生过程中,如果使用我们充沛的感情,大可以在父母的不理解,兄弟的嫉妒,少年的意气风发,得到赏识时的得意,失意时的酸楚,借助对人性的理解与揣测,酝酿十万字的篇幅。但他只是淡淡说来,没有情绪,只有一点点的不解,为何那个总督要如此捉弄这么一个纯真而好学的少年?
有书为伴,有友相助,富兰克林即使在从商的过程中遭遇到不少极品(比我们一辈子遇到的都多),或在从政后意识到不同党派之间的利益纠葛,但他依然坚持信念,并不会对人性产生多余的失望。
同样,他善于交友,但并非长袖善舞,而是以自己的人格与能力获得他人长久的信任。
这位伟大的斜杠青年,虽然很可能他从来没看过王阳明的著作,却用一生来践行了这份信念“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