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省省的百天,回头看这一周,大概是我最常对着怀里的小家伙感叹“怎么又不一样了”的七天。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是一瞬间的事”,直到陪着他走过这一百天,又细细数着这七天的变化才发现:那些所谓的“一瞬间”,全是藏在吃喝拉撒里的、一点点冒出来的小细节——每一个都小得像颗糖,凑在一起,甜得让人忍不住想把这些细碎的瞬间,都当作百天里最珍贵的纪念记下来。
最先让人笑出声的,是他的“笑”终于有了声音,连玩的时候都开始“说话”了。前阵子省省高兴,也只是把小嘴巴咧开,眼睛弯成两道小月牙,安安静静地用笑脸告诉你“我开心啦”;这几天不一样了,逗他的时候,能听见“咯咯”的小声音从喉咙里冒出来,不是很大,却脆生生的,像小铃铛轻轻碰了一下。更有意思的是,他不再只在有事时哭闹或发出声音,现在自己趴在垫子上玩玩具、捏小摇铃,也会时不时发出“啊~”“呀~”的小声音,像是在跟玩具“聊天”,连带着家里的空气都变得软乎乎、闹哄哄的热闹。
手也变得“能干”了。之前给省省递摇铃,得硬把他的小手掰开、把摇铃塞进去,可没过两分钟,摇铃就会“啪嗒”掉在地上,他自己也毫不在意;现在完全不同——只要看见摇铃放在旁边,他的小脑袋会先转过去,眼睛盯着看一会儿,然后小手就会慢慢伸过去,五个小指头笨拙又认真地抓住摇铃,抓得还特别牢,有时候晃得摇铃“叮铃响”,他自己还会盯着手看,好像在琢磨“这是我弄出来的声音呀”。眼和手终于凑到了一起,不再是各管各的小迷糊了。
连哭都哭出了“花样”,闹起人来还会“挑人”换着抱。以前不管是饿了、困了,还是尿湿了不舒服,省省的哭声都一个样——扯着嗓子“哇”地哭,我们得轮流猜“是不是饿了?”“要不要换尿布?”;这几天慢慢听出不一样了:饿的时候,哭声是急乎乎的,带着点“哼唧”,小嘴巴还会往旁边凑;困的时候,哭声就软一些,更像“撒娇”,闭着眼睛蹭来蹭去地哭。要是闹起人来,光一个人抱还不行,之前抱一会儿就安静,现在得姥姥抱完换奶奶,奶奶抱着重又靠在姥姥怀里,在熟悉的人怀里换着圈儿,小身子才肯乖乖放松下来,原来他早就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提要求”,只是我们现在才慢慢读懂。
睡醒后的模样,更是让人心都化了。以前省省一醒,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哭声就先出来了,像是怕没人在身边;现在呢?他醒了会先安安静静地躺一会儿,小脑袋左右转着“找人”,看见我在旁边,就会咧嘴笑;要是没看见人,就盯着床头的小玩具看,眼神直直的,看得可认真了——只有等他看烦了,才会“嗷嗷”叫两声提醒你“我醒啦”,要是还没人来,才会委屈地哭起来。那个一醒就慌的小娃娃,好像悄悄长出了一点小耐心。醒后换尿不湿时也由之前的两腿弹蹬,变为手舞足蹈,嘴里还嗯、啊的说些什么。
连出门遛弯都变了性子。之前推他出去,刚躺上推车没20分钟,小脑袋就歪在一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了,不管外面多热闹,都吵不醒他;这几天出去,他全程都支着小脑袋,眼睛东看西看——看路边的树、看路过的小狗,小眼睛转个不停,精神得很;要是看够了,就开始扭着身子闹,小手伸着要抱,不把他抱起来,就会委屈地哭,声音不大,但黏人得很,好像在说“我不要坐推车,要妈妈抱我看世界”。
还有流口水的小插曲。以前省省也流口水,但只是偶尔沾湿一点下巴;这几天哈喇子像断了线似的,不停往下流,下巴、脖子总是湿乎乎的,必须给他戴上围嘴——不然刚换的干净衣服,没一会儿胸前就会湿一片,围嘴一天得换两三块。有时候他自己流出口水,还会伸出小舌头舔一舔,傻乎乎的样子,让人又好笑又心疼。
连哄睡都成了“新任务”。之前省省闹瞌睡,只要把他抱在怀里,轻轻晃一晃、拍一拍他的背,没几分钟就会闭上眼睛睡着;现在不行了,抱着晃一会儿,他会扭着身子蹬腿,好像“这个姿势不舒服”;换姥姥抱,他靠在姥姥肩膀上,闻着熟悉的味道,听着姥姥的声音,才会慢慢安静下来,有时候还得换着人哄两三次,才能乖乖睡着。小小的人,需求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会“挑人”了。
今天,省省满一百天了。这一百天里的最后七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变化,全是这些碎碎的、日常的小细节——从笑出声音到玩时发声,从“乱哭”到“会用哭声说话”,从一个人抱就安静到闹人时要姥姥奶奶换着抱,从一醒就哭到先找人看物。他就像一颗慢慢发芽的小种子,每天都悄悄冒出一点新样子,不声不响,却让我清晰地感觉到:我的省省在长大呀,一天一个样地,认真地走过了第一个一百天,也正朝着更热闹的世界慢慢靠近。这些小变化,记下来好像很琐碎,可等以后回头看,大概就是为人父母,在他百天这天,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