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02/20),在省图书馆,翻阅了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此书是胡适的成名作,是先生给北京大学学生上哲学课的讲义修改而成。累计销售50多万册,是哲学著作的奇迹。
下边,简单分享三个章节,然后,简单地与我的《魔方英语语法》借鉴一下。
第四篇第三章,《易经》。
“我讲《易》,以为一部《易经》只有三个基本观念:(一)易,(二)象,(三)辞。”然后用整个10页,讲解这三个概念(当然采用引用原文并梳理之方式)。这就使得我们一般读者能够很快得到它的要领。
第六篇第三章,三表法。
“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然后用4页讲解这三句话并把这三句要点用黑体字(整个这章只有这三句话作为标题时用了黑体字)。所以说,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都便于读者抓住其要领,并且,形式的突出完美地表达了内容的突出和框架。
第六篇第二章,墨子的哲学方法。
“孔子说的是“是什么”,墨子说的是“怎么样”,这是一个大分别。”“孔子说的是“是什么”,墨子说的是“为什么”,这又是一个大分别。”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关系极为清晰,也像我书中用自己的逻辑体系重新构建语法体系。用简单到“是(1)或不是(0)”的二进制构建严谨但却简单的逻辑体系。
胡适先生能把繁杂的哲学书写成这样通俗易懂,我难道不能把语法书写成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其深刻吗?!当然可以,比如,一句话讲清楚一个知识点,二进制的严密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