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大体上都会经历幼年的被呵护,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迷茫,中年的厚重,老年的通透。
中华民族的圣人孔老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是孔老夫子对人生每一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状态做出的呈现。
人是需要慢慢长大的。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这个时候人的可塑性是最大的。随着年岁渐长,随着涂写描摩、着墨染色、勾点圈画,渐渐地,你的纸上呈现出的,就是你的人生状态:有的画色彩明媚,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小鸟在绿树枝头唱歌,看的人心旷神怡;有的画面宁静悠远,小草、大树和花朵,养眼又养心;有的画面,有高高的山,还有辽阔的海,丰富而又厚重;有的画面,色彩单调,但看着纯净透亮;也有的画面,初看平淡,似无华彩铺陈,亦无乐章悠扬,但长久岁月里细细品味,别样的画风与独特的韵味会令人见之忘俗,如陶公进入桃花源。
孔老夫子颇为自得之处:《论语·述而》记载,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里,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子路说,叶公不是问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你就对他说,老师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在此孔老夫子踌躇自得之情跃然而出矣!
孔老夫子欣赏的生活状态:《论语·先进篇》记载,孔子聚徙授学,闲暇时常与几个高足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情志。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的志趣。孔子问曾点:“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这儿,曾点告诉他的老师: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后,赞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欣赏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也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生活情趣。
你的自得之处和你欣赏的状态又是如何呢?
随着年岁渐长,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各类饮品皆不能入眼,对茶的喜爱日益加深,不独爱茶的形态、气味、入口的感觉、盛茶的杯器;更爱的是饮茶中那一份全然放松与端起放下的动作里蕴含的禅意;最爱的还是与爱人、与亲人、与朋友围坐茶台时心与心之间那份似有若无的敞开和相通,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不为交谈,只有长长日子里沉淀的欣赏和全情悦纳……
清茶浅浅、淡香袅袅,慵懒的午后,我为自己泡上最爱的茶,不为喝,只为品。轻放一曲《云水禅心》,空灵的音乐相伴随,品味那份闲情逸致,浅斟慢饮,悠然的心境里任由思绪飞扬,回味岁月的过往。
01
首先想起的是我的两位闺蜜,一位苏友,本性爱极了自由自在,职业却是最端严整肃、讲求规矩的中学教师,好在教了多年英语课,服装搭配新潮、色彩鲜明亮丽,也算轻抚了一把柔弱的小心灵。日子一天天过着,苏友潜心修炼瑜伽,悠长岁月里点滴积累,访名师拜高人,瑜伽已达相当境界,带团队当教练绰绰有余。苏友坚持游泳,各种泳姿全部拿下,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苏友约我去看她冬泳,只见她老练地用长木棍敲开簿薄的冰层,在我忙着缩起脖子捂紧长羽绒服的时候,在做了几组热身动作后,轻缓入水,自如地游了个来回。我友情赞助,急忙抓拍了几个镜头。也算是对苏友的大力支持!
另一位祺友,初时干的是一份会计工作,对一成不变工作模式的厌倦、对职场人事纷争的不屑,早在当上孩儿妈后就毅然决然离开体制,进入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世界。朋友们的生活也因她的存在而丰富多彩。犹记得美丽的祺因为主持一场大型晚宴,邀约她的一众好众参加。晚宴的着装硬性规定女士必须化妆、着晚礼服。于是选服装、做发型,一个个兴致勃勃。化妆时祺友请出了她的妈妈,要知道祺的妈妈可是我们这里级别最高的化妆师,专业为名角化妆的!参加晚宴的细节全忘了,记住的只有当时参与其中的兴奋心情,晚宴结束回到祺家里,意犹未尽地相互换装、一起摆拍。留存在电脑里那组美仑美奂的照片,每次翻开看,心里都美美哒!还记得能干的祺友被一家酒庄聘为经理那几年,对红酒的品味随着一次次酒庄相聚而提升,酒庄浓郁的艺术氛围、雅致的风格留存记忆。难忘记姐姐病重时,在飞去海南探望前因心绪忐忑和祺有过一番深谈,皆因近几年的祺在能量疗愈领域已积累到相当境界,从她那儿可以感受到踏实的心灵抚慰。姐姐去世后,回想祺友给予的有力支撑,不觉已化作我心底深处的暖。
02
参加好报办的写作班,是我现阶段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自己长年读书想写作却始终不能坚持,偶尔落笔也只是零星地写几篇小短文。参加写作班的过程也颇为有趣,先是因为喜欢好朋友发在朋友圈的文章知道了好报,后见到好报开办第四期写作班犹豫着要不要参加。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感谢我现在的工作好伙伴孟儿。本来还担心一天一篇五百字能否拿下,孟儿豪迈地一句话“那算个啥!”立马下定决心,进入每天交作业写作状态。一个时间段坚持下来,愈发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儿。
在我坚持写作的这段日子里,孟儿因身体不适显得消沉,前天微信告诉我“读了,又读了观画展。记录生活点滴,感悟思考分享,向你学习,触动了我追赶奋起。记得每日篇篇分享哦!很喜欢的”这段文字不长,读来却回味良久,这样的支持理解使我愈发有动力。
与孟儿的相识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但从未密切接触过。去年因工作调动,和孟儿成为朝夕相处的工作伙伴,日子久了,慢慢品读这个大我一岁的女子,只觉因孟儿凭添几多生活趣味,想到乐处,不禁莞儿。尤其是她的文字中时常显露顽皮之处也常常引我忍俊不住。孟儿的性格特征非常鲜明,认定的事情常能坚持不懈并乐享其中,练瑜伽、规律性断食、写作、读书、旅行、听广播并与主持人互动……每喜欢一样都能全身心投入。平常日子里我和孟儿互动最多的是文字分享,文字是每个人心底流动出的真情实感,相互间读的多了,俩人间便有了默契,有些话,不必尽用语言表达,会自然地流露出:你要说的,我都懂!
孟儿的家距离单位足有9公里,孟儿去年冬天开始走路上下班时,我表示目瞪口呆。我家距离单位6公里,始终下不了决心步行去上班。终于受孟儿上下班走路影响,到现在我坚持上班走路已经两个多月了,走在路上风景如画、身心舒畅,就会想:怎么没有早点开始呢!
最hige的是孟儿上个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山大川大气磅礴大美之境的川云藏新,震撼人心的景致是每个地球人都知道的。
我俩的互动文字展示一下:
孟儿发来“两天翻越巍巍昆仑,从蓝天白云到茫茫黄沙。穿越海拔5000米顶219国道300多公里,盘旋山间碎石路险弯不计其数,景致转换应接不㗇,达此行最高潮!”
我回她“激动人心!看着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名,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心弛神往!清明小长假过后,已开启步行上班模式。把身体练的棒棒哒,在对的时间也和对的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高原行。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你现在就在我的诗意和远方里……全然而用心地感受!”
孟儿回复“你值得拥有!”
身边有友如此,何其幸哉!
你激励我前行,我振奋你精神,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3
飘荡的思绪,引导着我回想起自己岁月的过往。十七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北方的家,到遥远的南方读书。那个年代最先进的通信联络是拍电报,字数必定凝练,可以省钱。而打电话还得去邮局排队,除非有特殊重大事项,一般情况下打长途电话这种费时费钱的事老百姓是不予考虑的。两天一夜的火车坐下来,到达火车站有学校派车接,有学长热情招待,但这仍然抵消不了初次离家的茫然无措。同去的几个女孩儿因为各种不适应极度想家,最初的时候每天都会面向北方,流泪述说对妈妈的想念,而我,居然是那个劝慰的人。一直强撑着,直到过了好长一大段时间,有家人所在单位的人出差时捎来妈妈的信和生活费,微笑着对来人说过感谢,飞奔回宿舍,怀着珍惜的心情打开妈妈的信,只看一句就瞬间泪奔。其实妈妈的信上也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吃好喝好睡好别省钱之类的家常话,倒是后来爸爸写信会讲学习的重要性啦、与师长同学处好关系的重要性啦之类的谆谆教导。只记得那一次的泪水奔流之后,想家的心情就不那么强烈了。
毕业后又回到熟悉的城市,安稳地工作、生活,和大多数幸福的小女子一样按部就班地成家、生娃,在爱心满满的娘家人和婆家人的陪伴下,伴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如今儿子在外地读书,令我这当妈的颇为自豪的是,孩子对他的朋友们谈起妈妈时,会说我的妈妈擅长赏识教育。
多年来,对书的喜爱从来不曾改变。只是所选的书比较随意,闲暇时会看喜欢的、令人放松或开阔眼界的书。有意识地选择书目、读书要达到相当的量来积累厚度提升自己,是这两年的事啦。时常陶醉于读书之乐,引用“四时读书乐”一句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也曾对工作相当地投入过,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直到2009年的一次生病住院,深入地思索了人生这个严肃的命题,经历了风雨终于见到彩虹,现在的我可以悄悄地说一句:嗯,基本上做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有领导说过,你做的事情,我都放心!
有同事说过,这儿真干净,一看就是你收拾的!
我现在的工作伙伴说过,谢谢你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办事!
有闺蜜说过,有你在身边,感觉特别踏实!
有一位大我十几岁的朋友说过,你的平和淡定我都达不到!
有同学说过,每过几年见到你,总能带给人惊喜!
有退休的前辈说过,你是可信赖的!
八十多高龄的老父亲说,你哥哥妹妹都在外地,家里的事情就靠你多操心啦!
七十多岁的婆婆忧心未来身体成为拖累,我对婆婆说,放心吧妈,有我在就不会让你受罪!
今天亲爱的对我说,你坚持写作我坚持练书法,若干年后咱俩合起来出本书,一定好看!当然啦,我俩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必须好看啊。
想到开心处嘴角微微上扬云淡风轻波澜不惊一笑之,不亦乐乎?
接近知天命的年龄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苟日新,日日新”,不亦乐乎?
这世上,剔除真正丑陋的人和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物,你总能发现美好。成长不易、修炼也不易,成就美好的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需要我们过好每一天,有察觉地过好每一个当下。
而时常有意识地感受美好,滋养身心,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