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念小时候的流行唱片。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跟着姐姐一起听她攒钱买来的磁带,放在爸妈为了我们学习而买的录音机里,当时流行的音乐便从中飘出。
其实我年岁尚小,听不大懂,只是跟着姐姐听听罢了,唯一留存的印象大约听过周迅版《射雕英雄传》的歌曲和羽泉的《冷酷到底》。作为很小就追剧的人,很自然的就开始“痴迷”剧中的音乐。
我稍大点或者还是那么小,大约七八岁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聚在大姐家玩耍。大姐家当时有音响、DVD甚至麦克风都有,还有许多流行音乐的光盘。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KTV了。
S.H.E那时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她们的“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红遍整个中国。上到九十九,下到我会走,都在听这首歌。
还记得当时在大姐家,我拿着撑衣杆,扮作里面的Ella摇头晃脑,哥哥姐姐们也都十分配合装作观众,跟着我一起摇摆。现在想来,内向的我能如此放得开,真得感谢音乐的力量。
还有一首印象十分深刻的歌曲《猪之歌》,它以诙谐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创下了销售记录。那时候,我简单的以为,我喜欢的就是好的。
思绪到了这里,大概不得不提F4那首《流星花园》,我的花痴姐姐们狂热喜爱这部偶像剧也就罢了,我的哥哥们也变成了迷弟不难想象这部剧以及这首歌的影响力了。然而我耳熟能详的只有这首歌,至于那部偶像剧大概零星的只记得花泽类了。
再然后,周杰伦、潘玮柏、哈林、孙燕姿、蔡依林等一众港台明星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想大概所有人都听过周杰伦。周杰伦是那个时代的传奇,甚至当我已经长大了,他仍然出现在了《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席上,接受万众的追捧。
然而我原先听不懂也不喜欢听周杰伦。大概是因为我姐不喜欢吧。孙燕姿的《天黑黑》很对应我当时所处的环境,使我小小年纪就听出了她所想表达的感情,旋律略微悲伤和灰色调,然而感情却强烈而温馨。
我记得当时我们家还有比较古老的唱片机,不过已经现代化了,不再是民国时期的留声机。它的样式是留声机与音响的组合,留声机在上,需要对应的黑胶唱片播放,下面是音响,播出声音。
然而从我记事起它就已经坏了。花了很大精力也没修好,我们搬家的时候也就没有带走它。它很自然地随着过去远逝。
我小学四年级左右,搬了家,网络音乐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达到一个高潮,其中的代表就是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一经推出就火遍全中国。
虽然人们批评它低俗,然而火了就是火了,人人嘴里哼的都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想那个时候大部分男同胞们表白用的都是这首歌吧?
网络音乐的发达,大概让人们的视野和听觉从港台逐渐回归到内地,起码精力不全在港台音乐上了。其实,当时的港台音乐已逐渐落魄,不然,这低俗的网络歌曲怎么能迅速霸占头条呢?
在磁带逐渐被淘汰之后,光盘逐渐成为主流。我所在的地方有个书城,大概是唯一能买到音乐光盘的地方。我姐姐就经常从那里买孙燕姿、F.I.R的唱片。说来奇怪,我们常常买的都是正版光碟。也许,我们不愿意好的东西被自己糟蹋。
F.I.R一夜爆红之后,我耳边听到的就都是他们的歌了,顺带着,把偶像剧《斗鱼》也看了一遍。他们创作以情歌为主,华语乐坛,只要是情歌,大多都是悲伤的,色调也就灰暗。“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偏偏喜欢循环失恋的歌曲。
到了初中,就不大用光盘听歌了,我的“唱片时代”正式落下帷幕。MP3、MP4已经代替了昂贵的唱片和DVD,这是时势所趋。有MP3之后,听的歌就杂了许多。
特别想说,披头士的《Hey Jude》一直激励着我,果然经典永留存。
虽然我的“唱片时代”已经落下帷幕,可是音乐却一直陪伴着我,林宥嘉、杨宗纬、萧敬腾,这三个一起出道的“超级星光歌手”,构成了我少年最主要的音乐记忆。
这其中,林宥嘉的分量最重,我很少爱一个歌手的歌这么久。而黄琦珊2013年的横空出世,则彻底地为我的少年时光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其实听了这么多年的歌曲,其实大部分都是口水歌,要说艺术含量或者陶冶情操什么的纯属虚构。但它们毕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音乐,我想象不出我的童年该会是多么的单调和灰暗。
音乐就像一个老朋友,虽然面貌会改变,但它会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直到我们死去,依然会听到它的哀乐。
绕梁三日,经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