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数与百分数的相互转化”显然要比“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容量要大,涉及的知识点也更多,要求也更高。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来说,要把相关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中解决,有难度。特别是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中,为了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想法,我们的课堂就需要取舍,将宝贵的时间用于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备课时,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及核心问题定为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课堂时间重点解决这个问题,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逆向思考,进而在练习中进行巩固。
课堂学习:
笔者首先出示了一组分数,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将这些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思考: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再展示。第一组展示:
针对这一组的展示,孩子们归纳出的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是先将分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这个分数写成百分数。在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展示中除不尽的理解不到位,对于出现的约等号的错误用法没有意识,我便直接提出:对于这两个约等号,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
沉默片刻后,只有小钱提出:我认为第二个约等号应该写成等于号!我没有评价,让孩子们先小组交流下想法。讨论得很热烈,讨论过后,不少同学有了新的想法,改变了之前的态度,改为支持小钱的建议,在小飞,小波和小仪三个人的共同解说中,大家理解了第二个约等号错误的原因。
显然,在这里我选择相信孩子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是正确的决定。我没有采取以前教学时的做法:直接告诉并提醒,然后通过多次强调,实现对于这个符号的理解。从课后作业的正确率看来,今天这样做的效果明显比以前好得多!
相信自主学习的力量,这次得到了验证!
第一组的分析交流结束后,第二组迫不及待地展示:
这一组在展示时,还具体介绍了分数化为小数的方法,需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包括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需要将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这一组展示具体,表述比较清晰,大家都没有异议。但好提问题的小菲比较执着,提出:为什么在计算遇到除不尽的时候,需要保留三位小数呢?另外,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可在百分号前面只有一位小数?
展示组对第一个问题的解释是:规定,数学上的规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小数化成百分数时需要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所以就从三位小数变成一位啦!
我继续追问:保留三位小数,计算时除到第几位?
小飞迅速作答:除到第四位,才好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赢得了一片掌声!
经过两组的展示,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以及过程中的注意点,学生都能在交流中总结了出来,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这样的展示显然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40分钟早就过去了。可有关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还没有涉及。鉴于课前的预设,我认为,通过课前学习,课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的交流,学生能够在举一反三中推理得出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就一带而过,指名概括了方法。
但在作业检查中,我惊讶地发现:百分数化成分数错误率很高,包括化成分数后没有化简,以及0.6%化成了3/5,正确率明显不过关。在集体纠错时,我重新将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补充,但后续亡羊补牢只能事倍功半。看来,有些预设和相信是正确的,但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也可能出现问题。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的预设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学生学习状况的预设。这些预设应当建立在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数学学习方法等的综合理解之上。教师首先需要对学习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有通盘的考虑,对学生预习的效果作调研,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解,对课堂生成有充分预设,并能在课堂学习中灵活智慧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这些环环相扣的过程,需要教师借助倾听,串联和反刍的过程,将学生的学习从自主学习时的肤浅引向深入,从零散的知识获取凝练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具体的操作提升成为方法的获得,这非一日一时之功,也不是一时一课之效,需要耐心,需要坚持,更需要思考,需要借助思考及时调整思路,调整教学的步伐和节奏,改变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既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也不能太轻信个别学生的理解即是大部分学生普遍能力的获得,这之间的距离和差距,需要在以后得课堂学习中慢慢摸索,寻找出一条既能夯实基础,又能因材施教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