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是一个内核不足够稳的人。年近30,孑然一身。我有些慌乱了,如果说我真的无法融入世俗,我的世俗也就是择一人一终老,在岁月的流逝中从两人三餐四季,到儿女成欢膝下,再子孙绕于堂前,好不热闹。
大学刚毕业时,择一人终老是一件很俗的事情,也曾计划等到我28岁的时候就随意找一个人将就。可是直到30岁的门向我打开,我依旧无法做到择一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人,随意的走过这一生,发现将就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
我是慌乱的,好像也是倔强的,幸运的是,家里边人也不怎么催我。可能因为我从大学时期就是坚定的不婚主义,不断的跟家人洗脑,慢慢的他们也接受了。结果经历了三年的疫情,改变了个人的想法。家人的观念依旧是可以慢慢选,宁愿慢一点去选但是一定要选对。
我不再排斥介绍,我努力的积极遇见,只是还是没有遇到那个人。
生活是需要目标感的,我们从众般的融入世俗,何尝不是在给自己一个生活的目标呢?在建立与他人关系的过程中,找到存在下去的意义。
静下来的时候我会思考如果说我真的无法融于世俗,我可以做些什么呢?应该怎么办呢?用什么去支撑我的一生呢?什么可以成为我一生的信念?
我想我可以会去帮别人圆梦,也最有可能会去开一家书店,在一个个小乡镇。让那里的儿童也能够体会到大城市书店的雅致。会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结合自己对知识文化的理解,去打造一类有温度又美丽的乡间书舍。用自己的能量去促进教育的均衡,为乡村的儿童也点亮一盏阅读的明灯。我可以去资助有需要儿童,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都能够在一双以起飞的翅膀。我可以去撰写故事,用故事温暖人,用行动去助力他人。
我会致力于完成自己的每一个小梦想,学习想要学习的技能,我可以在假期的时候在自己的那家书馆做公益的教学。在退休之后,也可以用自己的技能,去助力乡镇儿童的发展。
如果说我注定无法成为芸芸众生,如果说世俗的路真的很难很难。我想生命的意义,或许可以不一样?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强大的内核,我们是很难去忍受孤独的。如果可以,我觉得芸芸众生真的挺好的,灯火万千,有一盏是属于我的,人间烟火,也有一处有我的痕迹,一天有很多人擦肩,却也有一个人一直都在。
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时候不禁会想,或许我们的身后都有一把推手,把我们推到了这一步。“30岁之前不读易经,但30岁之后一定要读一读易经”。是高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分享的。如今是读屏的时代,而我也已近而立之年,会在视频上去听一听中国的传统文化,去了解一下易经里的大智慧。最后也有所感悟,结论或许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你的终会来,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接受了生命无常的状态,积极的去行动,同时也坦然的去接受。
梦想是融于世俗,如果说无法融入,那也要去探寻生命的另一个意义。
我们生而渺小,却又带着思考。人生本无意义,一切都是我们的赋予。何为意义,在无伤他人的前提下,你热爱就是意义。愿我们都能够用自己期待的方式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