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化的外衣之下,传统中国的内核正在如几千年前一样安详地,不动声色地可怕地静静旋转。认识清楚古老中国的内核,是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必须做的,这是我们走下去的前提和基础。_《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纵观所有历史,似乎王侯将相才是主角,平民百姓是打酱油的路人甲乙丙丁,你对我们的历史怎么看,所有的历史书,要么就写其中的一部分,要么就写一个整个历史的大概,要么写的很全的也有,你想看么,你能全看完么?如果你能的话,英雄我敬你是条汉子,当人也有写奇闻异事或者野史的,对不对不一定,图个新鲜也好,真真假假哪有那么好分辨,又不是当事人,是吧。不过在历史上,我最喜欢的两个国家好像是唐朝和春秋战国,一个是太平盛世一个是战乱时期,群雄俱起,但我喜欢盛唐的生活和战果春秋的人才,哈哈。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里写到: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历程如同直跌下来的三叠瀑布,其落差之大,令人惊讶,源头的中国人,品格清澈,唐宋的中国人,雍容文雅,及至清明,中国人的品质却大幅恶劣化,麻木懦弱,毫无创造力。而春秋时代,是中国侠客文化的光芒最灿烂的时代,侠士们救危扶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知恩必报赴汤蹈火受人之托一诺千金。赵氏孤儿荆轲刺秦王,演绎了那个时代男人的壮烈与决绝,告诉后代什么叫轻生重义、生死相许春秋时代的侠客,最大的特点就是极端重视人格的独立与平等。他们行侠仗义,不是为利,甚至不是为名,而是为了心中的一口气(这也是本宝宝最喜欢的,人活一口气)。及至明清,侠客们缺自愿攀附权利,沦为权利的附庸。
本宝宝觉得各个时代都因为某个集体的私立渐渐的使大多数人失去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变得麻木和奴性,而不知反抗。但这一结构的不合理性最终会走向灭亡。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中认为宋代以前的中国可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创造着,体验着,发现者,说自己想说,想自己所想,生机勃勃,生趣盎然。唐诗宋词。唐宋时代,中国人在思想上的原创力不再,但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却突发蓬勃。
在讲讲唐代,唐代之所以如此被今天的中国人推崇,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现代气质”与“妇女解放”类似,唐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具有“体育精神”的朝代。中国皇帝多不喜欢运动,独唐代除外。唐代环境宽松 ,是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原因。作者的观点很到位赞一个。
但最后依然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这也是世袭制的命运,历史像一条大河,将所有的都冲刷,对与错,是与非,没有重来的机会,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