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说服”孩子?因为你的方向搞错了

首发微信公众号:心语心乐心理咨询

一、

早晨七点,我在厨房准备早餐。

今天做的是女儿最喜欢的“煎饼+糖浆”。嘿嘿,你猜对了!就是和《小猪佩奇》动画片里面一样的。

小妞乖乖地趴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望着、等着,还时不时地还咽几下口水。真是感叹于这部动画片的魅力,能够让孩子如此爱上一种食物!

“爸爸,你带萌萌一起刷牙洗脸吧,我下去拿牛奶!”做完煎饼,我换上鞋“蹬蹬蹬”地下楼去了。

二、

等我拿完牛奶上来的时候,画风貌似有点小变。

“爸爸,我已经长大了呀!为什么我的手没有像爸爸一样大呢?”

“爸爸是大人,萌萌还是小朋友呢!”

“不是!我不是小朋友!我已经长大了!”

小妞貌似还带着一点哭腔。

“萌萌好好吃饭、吃菜,手就可以长得像爸爸一样大了!走,一起吃早饭吧!”

餐桌上摆着三个涂上了糖浆的煎饼,开吃!

然而,小妞明显没有大清早看我做煎饼时的兴奋了。只见她拿起煎饼呆呆地啃着。起初我也没大在意,继续享受着自己的煎饼和咖啡。

“我不想吃了!”小妞忽然放下了煎饼。

“你不是最爱吃煎饼吗?都是和《小猪佩奇》里面一样的呢!怎么只吃这么一点点呢?”

“我要吃饭,我要吃菜!我想手变得像爸爸妈妈一样大!”

“萌萌,手要长大,也得一天一天地慢慢长嘛,不可能吃下去马上就像气球一样变大啊!”

“不是!不是一天一天长大!”

“小萌,你看爸爸多高呀,你只到爸爸大腿这里,连腰都不到,如果只有手长那么大,不好看啊!”

“不是!不是!”

“萌萌,长大了,就玩不了滑滑梯,玩不了跷跷板了!小小的多好啊!”

“我不要玩滑滑梯了 !我也不要玩跷跷板了!”

小妞的声音越来越响,就快要哭了。

三、

我一看情形不对,忙放下煎饼和咖啡,仔细问了爸爸:这是个什么故事?怎么忽然就说到“手大手小”了?

爸爸叹了口气说:刚才我给她搓搓毛巾擦脸,她要自己来。可是她手小,毛巾对她来说有点大,她不会拧,我帮她。她就问我为什么她拧不动,我就说她手小。

事情终于明朗了!

我看着小妞,问:萌萌为什么想要手快快变大呀?是不是想要像爸爸妈妈一样拧毛巾呀?

小妞点点头:嗯!

“不会拧毛巾,我们可以学习啊!妈妈拿一块萌萌可以拧的毛巾给你,我们再试试好吗?”

“好!”小妞答应着,一下从椅子上跳了下来。

我从抽屉里翻出了她刚出生时用的小“口水巾”,到洗手间接了小半盆水,沾湿后叠了两折,递给她。

“一只手这样握着,另一只手拧。”

“我会,我来!”小妞接过了“口水巾”。

“对了!我会了!我也可以拧毛巾的!”小妞高兴得跳了起来。

“是啊!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毛巾,多练习一下就可以了嘛!”

“对!”小妞兴奋地点点头。

“那我们可不可以回去吃煎饼了呢?”

“要!要!妈妈你帮我把毛巾放在袋子里,我要带去托班!”

“好!”

萌爸悠悠地向我投来了崇拜的眼神. . . . . .

父母总想说服孩子,而不是理解孩子

很多时候,人们对孩子所谓的“引导”,常常是一种“以说服孩子为目的”的居高临下的“亲子沟通”。无论是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还是和风细雨、恩威并施,说到底都只是单向的传达,意在征服,只是想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对的,你得听我的。就像封建王朝皇上派人去宣旨一样,你只有服从的份,即使是要杀你,你也得下跪谢主隆恩。

却不知,真正解决能够解决孩子“执拗”问题的“金钥匙”是对孩子行为表现的理解,发现那些表象背后的原因:孩子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比如上文:

孩子的表现:不好好吃煎饼,光想手变大

爸爸用的三个方法:

1. 手不可能一下变大”

2. 手变大了不匀称、不好看”

3. 手变大了,就不能玩滑滑梯了

都是想要说服孩子放弃“让手变大”。

然而,却忘了孩子之所以想要“手变大”,是因为不能自己拧毛巾!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受到了挫折,感到“我不行”,而爸爸给出的答案让她发现:原来自己的“不行”是因为“手不够大”,于是就纠结于此。

我们要懂得挖掘事情的始末,以及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认知

不好好吃煎饼 ,要吃饭吃菜 → 爸爸说:吃饭吃菜手可以变大 →手变大了,就可以拧毛巾了

因此关键,还是要解决:拧毛巾的问题。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曾经提到: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有简单回答与深度回答两种。他们之间的区别是:

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和事情本身作出回答,而深度的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的规律;

从思考方式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和经验做出回答,而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从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问题。

其实,这就是一种: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当能够透过一个问题,看到它的本质、背后的原因,那么其实只需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够很快、很好地解决。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总说社会太复杂,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青年的我们,慢慢的被社会腐蚀了,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从小就是一个文静而...
    L馒头阅读 195评论 0 0
  • 林丹出轨了,女方的孕期。 网上铺天盖地的留言里,不少女性有过这样的遭遇。她们把怀孕这段时期称作敏感期,是婚姻最危险...
    Jenny乔阅读 500评论 2 8
  • 文/李凌 上次我上湿水彩的课程,其中一次是画我们降生在原生家庭。苏耀芳老师教我们画妈妈,我们是妈妈怀里的婴儿。她...
    花间精凌阅读 1,65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