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交粮
文/江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城城西两公里处有我市最大的粮食储备库,一年一度麦收过后的交“皇粮”,父辈们必要去那里的,本来是以乡为单位交粮,我们村属于湍河以北的裴营乡,可是距离城西的粮库更近些,就被允准就近而不必要远道去乡里的粮管所。
交粮的日子,天热的很,父亲早早地起床,两个和泡鸡蛋下肚,努力地把麦袋一袋一袋地抗上拉车,再带上些馍馍作为干粮和不知哪里讨来的一个老军用水壶。父亲弓着腰拉着,我和娥妹在两侧使劲地推,拉车才能缓缓地朝前移动。这是夏季里最出力而不讨好的活计,父亲拉的用力,我们推的用力,拉车还是很慢很慢。遇到上坡,父亲就只好停下来央求过路的人帮忙。
父亲母亲供养我们姊妹几个本就很是辛苦,所以我家买好用且省力气的手扶车很晚,而给父亲推车去粮库交粮成了记忆力的风景,苦涩又叫我感动。
好不容易,拉车到了粮库附近,父亲把车停放在路边。七八十斤重的小麦袋啊,父亲又一袋一袋地从车上搬下来,倾倒在路面上,用木铲摊开来。趁着日头好,父亲戴着草帽光着脚,趟了一圈又一圈,晒得差不多了,再顺风把小麦扬一扬,吹去麦子里的皮糠。即使父亲戴着帽子,割完麦子打完麦子又来晾晒麦子,几场劳动下来,黑不溜秋的父亲,怕是搁碳堆里都找不出来!
交粮时,晾晒好的麦子再装上车码齐整,排着队去交粮,长长的交粮的队伍能从粮库的大门口排上二三里地远,热了渴了也不讲究,父亲脱了背心就剩一条短裤,喝上一大碗井凉水,跟着前面的拉车缓慢前移。等终于轮到验麦和过称时,只怕那验级员给扣的多了,陪着笑脸,说着好话,幸运的一次通过,不幸运的叫你拉回去重新翻晒和扬场,可就要遭罪受了。
好在我三爷的一个儿子在粮库开车,父亲来了他总要过来看看,所以父亲遭罪的次数并不算多。父亲也一直感激他这个堂弟,多年以后他这个堂弟因中风离开了单位,赋闲在家,无人问津,父亲总是会在农闲时节把地里收获的谷物大袋小袋地给这堂弟送过去。
交粮的日子,天不下雨还是好的,遇上雨天会很糟糕。所以,父亲母亲会尽量避开阴雨天,但也有预料之外的时候,他们会未雨绸缪地备上一张大的塑料布,以防不测。
而今,交粮已成为过去,粮食储备库还在。然而,父亲母亲曾经经历和遭受的一切,我们打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决心靠自己的努力离开农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幸,我们姊妹四个都在不同的城市里安了家落了户,童年时的艰难困苦驱使我们早早地学会了当家,并不懈地追寻属于自己的祥云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