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javscript中的四种不同的class pattern.
用四种不同的方式实现queue, stack, linkedlist, tree, graph.
第一种,函数实例化
第二种,带有共享方法的函数实例化
第三种,原型实例化
第四种,伪类的实例化(实在不知道怎么翻译了,可以直接跳过,看英文比较好^^)
day2. "web-historian"
主要是做一个client端输入网址,server端返回网页的web app.
主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部分,创建一个web service,可以通过restful api提供web pages,它可以接受url, 然后通过post request保存提交的url并且生成到本地的一个文件中.
第二部分是从保存的文件中读取url,并且获取所对应的网页,然后将网页保存到本地的文件中.
有以下几个概念:
Routing:解析url并且触发对应的request, 开发可以通过map的方式制定对应的routine来响应对应的request.
Rest: client和server通过endpoints(一种没有host-portion的url)来交互. 同时根据http的delete/post/get来修改所对应的url.
Background jobs: 就是一些运行在scene的进程,你可以新注册一个process来独立的解决问题,从而继续你的主要工作而不被打断,最近JS中的web workers就是遵循的这种模式.
Daemon: 系统的一些进程来处理background jobs,可以认为是处理操作系统的request的server,通常daemon会在名字最后添加一个'd'. 例如:syslogd就是一个daemon用来实现系统日志的,sshd是用来处理SSH 连接的.
day3. promise
用的是“bluebird”库,主要练习了三个关于promise的用法:
1. new promise
2. promise.promisify现有的function
3.使用promise chain, 在then中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
day4 /day5. 设计一个“网址别名” 单个网页的web app.
client端:
用react编译生成,react通过利用一个virtual DOM减少了渲染的时间.
前端还用了react-router, webpack, babel. 因为React用的是jsx, 一种javascript扩展语言,集合了html和javascript. 所以需要用webpack和babel将其编译成统一的浏览器喜欢的javascript语言.
编译和打包前端的文件是通过"npm run build", 编译脚本会执行"webpack --watch",这个命令会去打包你的文件并且激活babel loader去编译你的jsx. "--watch"会一直监控着客户端文件的改动,并且重新做打包和编译的工作.
server端:
是基于node和express的,express是一个基于node的web框架,它优化了server的创建和一些http route的访问. 一般正式发布的产品中,都不是单独只用node,而是将node与express结合着使用.
nodemon可以监控server端文件的改动,并且可以重启server.
使用了express的session来记录用户的登录状态,并且使用middleware检测当前用户是否有一个active session来检测是否已经登入.
数据库:
数据库使用的是SQLite,快捷方便,不需要做过多的配置工作.
因为javascript对象不能存储在sql database中,所以用了Knex,一个SQL query builder来创建table,并且使用bookshelf ORM来将javascript对象转成字符串.
使用bcrypt来加密.
测试框架:
测试框架是基于mocha的测试框架和chai的assert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