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傍晚的时候,文家的长辈们回来了,一进院门就在大声吼道:“蓉丫头,饭做好了没有?”
这时,小芙蓉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可是自己竟然只顾埋头和二哥学写字,而忘记了一切。于是急忙匆匆的跑进了厨房,文祥看着心里竟然有些钝钝的难受。
文母有些气急败坏地说:“一天不管,这小丫头就在犯懒,什么活也不知道干,就知道吃饭。”
文祥心里有些不舒服,他对自己的母亲说:“蓉蓉没有犯懒,是我有一件衣服破了,我让她补,所以才耽误她烧晚饭的。娘,你不要总是这样说她。”
在儿子的面前,特别是在这个已经上了初中的有文化的儿子面前,文母还是有些注意的:“哦,是吗?知道了,你的衣服哪里破了?还能穿吗?要是不行,就再给你做一件新的。”
文祥也是了解自己的家庭,虽然和当时大多数农村家庭相比也是不错,吃得饱,穿的暖,还可以上学。但是也只仅此而已,并不是可以随心的增添衣物的地步,母亲之所以那么说,不过是因为疼爱自己的缘故,他当然也不会持宠而骄。而且他注意到家里的芙蓉妹妹,如今身上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自己大哥穿过,给自己穿;而自己穿过又给三弟穿;现在三弟不穿了,四弟也不要了,才给她穿的……这已经不只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事了。
因此,在听到母亲的话之后,便情绪不高的说:“不用,就是一个口子,已经补好了,穿的还行。”然后便起身收拾了自己的书本,看书去了。
文母慈爱的看着自己怎么都很满意的二儿子走进厨房帮着去做饭了。
文祥这次是学校放了假,才回到家里过一段时间的,平时在学校里不觉得,但是一回到这个家庭之后,文祥越发觉得自己这次回家感到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回家的感觉是想家:想爹、想娘,还有大哥和弟妹们,急不可耐的想回来和他们团聚玩闹。可是这次回来在家里呆了几天之后,心里却有些莫名不适感,感觉到这个家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那些东西,慢慢的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比如,以前的父母:觉得他们很厉害,很伟大,可是现在竟也觉得他们有很多不太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大哥文强:以前自己真的很喜欢跟在他的后面,像一根小尾巴一样玩耍,可以慢慢的课慢慢的觉得这个不爱读书,已经退学的大哥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了……对了,他已经一个大人一样慢慢的干农活了。
还有三弟和四弟:他们也长大了,对自己好像也没有之前那么亲近了……
最让他觉得有些不舒服的是,这个从小被带到自己家里的妹妹:她长大了,也长开了一点,比以前好看了。可是在这个灰扑扑的家庭里,却没有一点点的存在感,谁都可以指使她呼来喝去的?如果她不是外姓的妹妹,而是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妹妹的话,那一定又是另外一个不同的情况。说来说去,还是怪当初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不知名的破旧的规矩。
虽然已经生活在新社会的少年文祥,很多东西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地步,可是他的心里早已就有是是非非的概念,只是因为自己年少无力改变,只有下定决心努学习,早日强大起来,做出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他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然后再小心的尽一些微薄之力。
同样,在二哥文祥的帮助之下,小芙蓉在忙完了紧张的家务劳动过后,总是挤出一点点的时间,将二哥交给交给自己的那两个字,也就是自己名字的那两个字,用树枝或用手指头偷偷的练习着,生怕自己忘记了。还有二哥用钢笔在纸上写下的那两个字,小芙蓉也问二哥要了过来,每天在自己入睡之前偷偷的看上一遍,再用手指描摹一番。有时还不由自主的回想着二哥教自己写字的模样和神情,二哥写字的姿势和笑脸,二哥说过的话语,二哥写字的手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内心过于过去平凡,每天这么回想之中,小芙蓉的心里竟然就这样慢慢的住进了这么一个人影……
那时的小芙蓉还不知道自己已是情窦初开,只知道只要一想到二哥,她就特别的开心;想到二哥能够放假回家,就会觉得日子过的特别的慢;二哥回来了,被一家人嘘寒问暖暖围着,自己远远的站在一边,也觉得是幸福无边;如果二哥再笑着看她一眼,和她说过一会话,她就会兴奋的睡不着觉……
她终于将自己的名字可以比较工整的写出来了,还不用看样子。她写给二哥看,二哥温柔的摸着她毛茸茸的脑袋:“蓉蓉真厉害,我再教你写一个字,它是你的姓,你还记得自己姓什么吗?”
小芙蓉有些迷糊:“你们姓文,我难道不姓文吗?”
“傻丫头。”文祥笑道,“你真的在我们家呆的,都忘记自己真实的姓氏了。我现在告诉你,你不姓文,你是姓’陈’,左耳旁再加上一个’东方’的’东’。蓉蓉,你要记得你姓陈,不是姓文,一个人不可以把自己本身带来的东西给忘了,要记得自己与生俱来的身份,也要活出自己的样子。就是活不出,也要记着……”
小芙蓉更加迷糊了:“二哥越来越有学问了,说出的话我都越来越听不懂了。”
看着迷迷糊糊的小妹妹,原想忍不住问他:“蓉蓉,你还记得你是几岁的时候来我们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