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是二战后法国的精神导师。

萨特认为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本质先于存在,是客观的世界的存在。自在的特性是存在存在着,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自在的世界是一个混沌的世界,是有着无限内容的,一切美好和不美好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在萨特看来,自在的世界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因为世界的偶然性会让人产生苦闷和烦恼,甚至绝望的情绪。自为的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自为的存在是意识的存在,人的存在。从萨特的出发点“反思前的意识 ”去理解,意识的意向活动所指向的存在就是“自为”。自为的存在的特性,它不是存在,而是对存在的否定,是非存在,虚无。它不是自在的,而必然超越自身。它不是其所是,而是其所不是。自为是一种不是自己的方式存在。它永远不是什么,而又趋向与成为什么。意识生来就是被一个不是自身的存在支撑着。自为的存在作为虚无其实暗含着一种超越性和否定性在其中,正是把一部分内容虚无化了,才使聚焦的那个部分凸现出来,使其轮廓清晰可见。

自在的存在的是本质先于存在,自为的存在是存在先于本质。对物来说,本质是事物所具有的规定性。对人来说,就是人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性格、职业、生活理念和方式)。自在的存在是本质先于存在。一个事物的按照某种既定的规定性展开,自在的存在已经产生,就便注定了它自己的本质是给定的,无可选择的。自为的存在,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人的主观选择。人的各种规定性是人自己去创造而来的。人总是要趋向与成为什么,总是要进行选择,要进行自我超越,正是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才创造出了人的规定性。人主观上谋划和设计,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人的本质在人自身的自我塑造之中,归根到底,就在于人自身的选择。

民众对于萨特的学说是共鸣的。特别是二战后,人们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是苦闷和压抑的。萨特的学说给人一种动力,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的人生之路是什么,是幸福还是苦闷,是快乐还是压抑,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对于现在人们也是具同样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1)“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
    行者7月阅读 6,306评论 0 3
  • 二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确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一些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进行宣传,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
    王者001阅读 415评论 0 0
  • 这节课把领导者比喻成老师,领导者的三个动作是:设计,教导,服务。从起初的设计目标,到为目标实现做出的教导和服务,都...
    蔡爱春阅读 187评论 0 0
  • 黄昏燃尽 一座雪山上的余光 我会把它们倾进我的春秋大梦 这束光照见了一个我,挣扎过后的纯良 还有另一个我 醒来以后...
    刘奕彤_a7a1阅读 151评论 0 1
  • 今早上和闺蜜一起去走路,走到个小区门口,出来两只狗,一只白狗一只黑狗。我们俩吓得赶紧从旁边走。走了半天,那两只狗狗...
    燕子回归阅读 1,260评论 3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