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驴棚着火为开端,周铁男、张一曼、裴魁山、校长、佳佳先后跑去救火。有人说这一场景是整部电影的缩影。周铁男第一个跑向驴棚,后果是引燃扫把,表现出他有勇无谋的性格,也暗示了他引火上身的后果―子弹擦肩而过,从此带着对枪声的恐惧度过一生。张一曼在棚外救火失败,进入棚中想靠自己的力量把火熄灭,但事实是火越来越大,这预示着她将无法拯救接下来要发生的灾难,还因此跳进火坑牺牲自己,也可说是自作自受。裴魁山想用土将火扑灭,看似是正确的方法,其实不然,他所撒的土全盖在了张一曼身上,那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将所有的错所有的脏水都泼在了张一曼身上。校长出现时说要顾全大局,这句话在影片出现很多次,说完这句话大伙纷纷离开驴棚,任凭大火燃烧不再顾及,难道不是在说周铁男、张一曼、裴魁山都将折服于这句话吗?直到佳佳出现拿水去救火,所有人都阻拦她,认为是“杯水车薪”,佳佳执着己见,最后是在与父亲也就是校长先生的激烈对话中放弃救火并认清了现实。可以说佳佳是这部影片中唯一三观很正的人。
周铁男的勇气固然可嘉,但他过于冲动做事不顾后果,有义气有勇气却没智慧没思考,这样的人很像《欢乐颂》中的邱莹莹,执行能力强但从来也不想自己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更不用说承担责任了。
张一曼,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她热爱自由渴望美好,这些让人极为欣赏。她渴望美好,这点在剪头发和婚礼的现场都可以看出,她可以忍受别人的侮辱但绝不忍受自己不美丽。她摘取自己心目中好看的花,直到最后婚礼现场一片混乱,所有人都匆忙离开只有她还在守护着自己的花儿。她愿意在穷乡僻壤里赏花也不愿意去没有雪的昆明。她活的很潇洒,可潇洒过后呢,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她挖了个坑把自己埋进去,却没有能力自己跳出来,只能面对剪头发,面对侮辱,面对打耳光,面对死亡,看到这里其实是有些同情她的,但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没有人要求她做什么,她完全可以任事态自由发展,可她却执意要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老实的人变得血肉模糊,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只顾一时利益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说铜匠是一个原本老实最后血肉模糊的人,不如说它是一个内心藏着邪恶而静候激发的人。他之前迂腐眼界短浅,他害怕照相害怕短命,见到拿枪的人会不由自主的下跪,但在触发新世界后,他变得急于求成,他渴望看到更广袤的天空,他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以至于在美国人面前暴露他假死的真相,他也想继续装下去啊,可无奈诱惑太大,又极符合他的欲望。说到报复张一曼那一段简直将他的丑陋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我们要经常满足自己的欲望,拓宽眼界放宽视线,千万不要在诱惑面前无底线。
特派员是个不懂装懂又极其蛮横的人,没去英国留过学不懂英语又装作很懂的样子,被人看穿被人欺骗被人嘲笑,还自以为很受尊敬,但最后事情败露又蛮厚地拿枪指着人的时候,难道没觉得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有自己的一份吗?这样的人大概不会懂不是以理服人的听话终将烟消云散,不是懂得的装懂终将败露。
裴魁山是个金钱至上的小人,他会在大夏天把貂皮穿在身上,他会在所有人都同意捐献工资资助学生时,执意讨要不属于自己的六千,这样的人恐怕不会与人真正的交心,否则前提一定是金钱。所以他才会在吃驴肉时奉承特派员而在婚礼的混乱中踢踹他,才会在向张一曼含情脉脉地告白之后转脸又毫不含糊地谩骂她侮辱她吧!
校长是个“有理想”的人,一生致力于教学却有些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女儿也要顾全大局,可他的大局却是欺骗,这样的人很可悲,命运最终也没有眷顾他。
佳佳还小,只是个孩子,她明白最简单的真理,诚实、承担责任,但在那样混乱的环境中没有人是她的后盾,就连他的父亲也不再顾及她的感受了,女儿也不想看到父亲向她下跪,她只能屈服,只能选择保护父亲。
影片最后一个场景,张一曼自杀了,她看清了现实,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她想一直美下去。校长、周铁男、裴魁山又满怀信心地重新开始了,茫然不知错误地重新开始。佳佳离开了,带着彩球,可是彩球丢了,伴着佳佳的纯真丢了,剩下的只有现实。
愿我们都可以尽量不撒谎,否则等来的只有千千万万个谎话。愿我们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愿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底线,即使底线很低,也要拼命守住它。愿我们在看清现实之后依然相信世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