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来了,跟一位同窗聊天,他说当年如果考不上大学,很多人都认为这辈子就完了。现在回头看并不是这样。
在以前,高考决定了一个人是穿皮鞋还是草鞋,所以很多人都很紧张,但是在今天移动互联网这么发达,即便你考不上大学也有很多出路,所以有多少水平发挥多少水平;而对于那些想考重点大学的同学也不必紧张,因为看到过千千万万的精英,他们很多都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都是来自普通大学,所以心态放平和,不要有负担。
当然,也希望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同学,都能轻松上阵。
时代在变,利弊同行,很多时候,既然无法改变,不如积极面对。我们置身其中,很容易忽视了这个是时代的优势,当前有更多元的渠道,更开放互联网把世界拉平了。一切不可能,皆有可能。就是看敢不敢想,愿不愿意做了。
人这辈子,过得好不好,基本上就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年,在职场,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没有谁能一辈子和大神组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坑人与被坑之间徘徊。
即使是高手,也难免会阴沟里翻船。
所以,填坑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互联网传播的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来讲,未经头脑加工过的信息是不能变成知识和技能的。
所以真正关键的,不是信息的可得性,而是信息是如何被头脑加工成知识和技能的--这就是我说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者的理解。而只有先理解了,才能谈到可能的应用。目前的互联网+教育,这个理解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事物都是因为人类的进步而慢慢改变,凡是不符合当今社会状况的都会被淘汰。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有同样能配合这个环境的货币来进行交易。传统的纸币在互联网时代基本已经不能发挥功能了,所以互联网越强大数字资产也会跟着越来越强大的。
互联网金融兴起后,在市场竞争的促动下,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有了不少提升,但不可否认,一些金融机构还在抱着“坐等上门”的老经营理念。特别是在不带来直接收益的服务环节上,一些银行“办卡容易销卡难”、一些券商“开户容易销户难”、一些保险公司“投保容易理赔难”,消费者跑酸了腿、磨破了嘴甚至被要求开具各种奇葩证明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如今,ZF部门都在全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金融机构不妨也检视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改进服务质量,争取早日实现办理金融业务“最多跑一次”。
说起数字金融科技,人们往往联想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对于这四者,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大数据相当于原料,人工智能相当于负责算法的处理器,云计算和区块链更像是基础设施。而相比已被广泛应用的其他三项,区块链的应用似乎尚未普及。
毋庸置疑,区块链是颠覆性的变革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角,同时将改变全球社会经济模式,正如近期央视二台对话节目所指出的:区块链是互联网的第二个时代,区块链的价值是互联网的十倍。区块链技术势必带来无限的商机。
诚然,我们很难预测区块链社会的支撑点,但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模式的颠覆是确定无疑的。
新经济时代的变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重要的不再是我们了解什么是区块链,而是如何了解和进入区块链社会。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能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把握好瞬间变化的机会,才能与时代同步。
就好比我们都会用手机,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对手机芯片和集成电路一无所知。
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我们的理性能力并不是进化出来理解自身之用的,而是用来适应环境的。
适应就够,你不需要理解适应的内在机制和原理。
冬天来临之际,北欧的鸟儿通过感应地球微弱的地表磁场,飞越数千公里到达北非的温暖地带过冬,它们并不需要懂关于磁场的和导航的物理学。
现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丰富多样,随之而来的就是投资者的风险面临很大的挑战,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以前都是投资者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投资者自我保护的潜在意识。
金融监管的体制改革,强监管已成为主旋律。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由于市场多样化之前并没有相关行业数据和制度规范,所以一直都是在摸索着前进,都是走一路完善一路,逐渐让市场有最合适最优越的监管制度。
目前来说消费者金融知识、风险识别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欠缺,容易遭受误导、欺诈和不公正待遇,社会外部性影响很大。
所以投资者的教育很重要,让大家都是能把这些知识作为最熟悉的常识,那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不至于被好多平台给忽悠了!
每一个互联网金融的玩家,包括我,都曾不接受互联网金融,最后自己却都成为了这方面的玩家。
不是因为看着别人挣钱容易,而是这个行当真的可以磨练一个人!当你放下身段去做并有了对应的结果的时候,你就已经成长了,不管你怎样看待互联网金融,它今天都成了主流,成为一种趋势!
你观望也好,屏蔽也罢!事实就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