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是看了《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如果不知剧情,那这个名字读来应该是多么可爱。从小学接触这本书到大三,对于这部电影,也有一段漫长的认知变化。最后一幕是镜头从那道铁门门口,排列着成千件“条纹睡衣”,我说不清我留下的眼泪里是对布鲁诺的惋惜还是对什穆尔的同情,也许两者皆有。
其实,这仍然是一个关于陪伴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每个人还是渴望依靠。布鲁诺因为父亲工作的调动告别了好友,离开了柏林;什穆尔因为种族的战争被迫来到了集中营,两个8岁的孩子就这样隔着一道铁丝网相遇了。
在那段时光里,陪伴是布鲁诺躲避妈妈的注意带来过足球、回避了女仆的追问,带回的甜点;也是什穆尔藏在水泥砖后面的小心和冒着危险的约定……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付出了很多。
布鲁诺在离开柏林后成了一个没有朋友的孩子,而什穆尔也在劳动营里承担着不是自己的工作。家教老师告诉布鲁诺,如果你能找到很好的犹太人,那你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冒险家了,所以在那段布鲁诺纯真的冒险里,他找到了所谓的陪伴的意义。
终于,什穆尔来到了布鲁诺的家里出苦力,因为他们需要一些手小的人来擦杯子。布鲁诺热情地给了他吃的,却在副官的怒吼声中不敢承认他们的友情。印象最深的是什穆尔那声坚定而有力的“我们是好朋友。”隔着屏幕,我们不禁想问,孩子,究竟做错了什么?
我在那一瞬间,想起了多年以来每次二战纪念日时,德国领导人在纪念碑前的忏悔。那个残忍的错误,像一头巨兽,压在人们心里,一直翻不了身。
片中另一个场景,布鲁诺在家教老师面前念错了“命运”这个词,只可惜这个天真的孩子在还没明白命运之前就已经结束了生命。孩子是最不会伪装的人,布鲁诺没有办法去相信犹太人是书中那种不堪的存在,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竟然亲自指挥这场血腥的杀戮。
有的人其实你们已经见过最后一面了,只是那时你还不知道。在搬家当天失踪的布鲁诺、发现了他出逃洞口的姐姐,还有在面对着布鲁诺换了衣服的洞口,失声痛哭的妈妈。他们都是那么无辜,却意外又巧合地卷入了这个漩涡,这大概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幸。
布鲁诺最终和什穆尔走进了集中营,泥泞的路、破旧不堪的房屋和瘦骨嶙峋的人们,这一切刷新了布鲁诺的认知,他有点害怕的提议,“我想我该回家了。”
但什穆尔的反应让布鲁诺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他要帮他找到爸爸。在拥满了人群的小屋里穿梭,他们就这样在一声哨响后一无所知的走进了毒气室,两个孩子在黑暗中手拉手,互相鼓励着、等待着。我想在他们握手的瞬间,那段友谊在心中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