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界的清流,挂满黑暗,一身光明

这个故事从一个八卦开始。八卦的男主角是战国时的苏秦。此时的苏秦已不如他刚刚制造出从约风尚时的风光。只是蜗居在燕国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尴尬国度里?不过他刚刚帮燕国做了一件大事。靠着他那张能鼓动人心的嘴,帮着燕国,从齐国讨回了被夺走的十个城池。这样他在燕国过的还是很安逸的。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这老话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但话里的道理一定是流传前很久很久就存在的。对,你猜的没错,这个八卦就是苏秦乱搞的丑闻。

他私通了一个寡妇。

但这没什么,有权势,有金钱的人总是要靠什么来炫耀。而女人和作恶,往往是很好的选择。这是人的本能。就像狮群里的狮王,总会霸占很多母狮子一样,而史书里也没记苏秦欺凌弱小的事。说明苏秦还有点教养。这一点,还不错。

只是苏秦的生活是锦衣玉食啊,并不只是饱暖,所以他思的xx也比普通人要高端——这个寡妇是文公夫人。文公夫人是现时的燕易王的母亲,苏秦就是在燕易王的言辞挤兑下,硬着头皮去的齐国,讨要的十个城池。好在结果还不错。

这事情看来,两人是自愿的,谁也强迫不了谁,一个巴掌也拍不响啊。不过不知怎么了?事情被人知道了。这也不稀奇,这种事全民都喜闻乐见,曝光是迟早的。曝光就曝光吧,这事说大就大,说没事,他算个什么事啊,谁又能怎么他们两个啊?能把他两个怎么的人,也不好意思跑跟前来说个什么?丑闻嘛,还是不要宣扬的好。大家都一般黑嘛。

但是燕易王做的事吓着了苏秦。燕易王对苏秦更好了。更好了。这一点燕易王的孙子,姬平,也做得比较好,看来是遗传呐,这个咱们后面说。但苏秦想的不一样。苏秦想,这是对我有想法了。不行,得赶紧逃。

但苏秦是个高级人。直接逃算什么事啊!高级人随便上个厕所就叫如厕呢。逃那么低级,我能干吗?当时的大环境,人们还是很重名声的。公德虽然没什么存在感了,但是一些衍生的规则还在。(这个公德跟咱们现在说的公德不一样,这在以后的文章里说)。于是苏秦来到燕易王跟前,说:齐国老是想欺负咱,离咱又近,这太危险了,反正我在这也没什么事,白吃白喝的,挺过意不去的,趁我还走的动,我去齐国给您当间谍去,咱们国小力少,虽然灭不了齐国,我操作操作,也给他国内弄乱套,让他无暇顾及我们,咱们睡觉也安稳啊!(苏秦说完了想抽自己,睡睡睡,睡.你.老.M啊,什么词不能说,说什么睡,嫌死的不够快吗?)燕易王心知肚明,但是表示万分感动苏秦的一片忠义之心,两个一合计,找个由头,造个声势,苏秦就跑到齐国去了。

苏秦当时还是挺有声望的,到齐国过的也很舒坦,也主导了很多让齐国不利于称霸的事,这成为了我们这个故事发生的引子。

燕易王当了十二年燕王后死了,他的儿子姬哙当了燕王。这时候苏秦因为在齐国过的太风光,招了人嫉恨,争宠又没苏秦会说,争不过就有人使邪招,刺杀。而燕使苏秦行反间于齐,也在苏秦死后大白于天下。齐国知道后,恨死了燕国,而我们这段故事的主角也一一登场。

燕国恐惧齐国迁怒之时,来了两个投机分子,宣称可以解决燕国的危机。而且这两人跟燕国也很有源渊。

他们是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历。两个人原本是看他哥那一套吃香了,也跟着学。但是六国合纵的风尚是他哥引领起来的,虽然战国那么多能言善辩之士,可人就认他哥,两人也是一直打酱油。这次苏秦挂了,哥俩觉得有点身居正统,该出头了的那么点意思。这是个机会,而且燕国是他们哥哥发迹的地方,有亲近的基础,他们俩也想把燕国做他们建功立业的起点。

两人到燕国还真把燕王给说动了。然后出使齐国,去化解这次的政治危机。用的方法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做法:选一倒霉孩子,押你这,表明个决心,再说说好话。

本来大家都觉得十拿九稳的事,结果翻车了。苏历和燕国质子见了齐王,什么都好。就是齐王一听苏历是苏秦的弟弟,立马炸毛了,非要把苏历下大牢里去,怎么说都不行。这下尴尬了。

最苦的就是燕国的人质王子了。来的时候老爹都交代了,到地儿,你啥话也别说,啥也不用你干,一切让苏历来就行了。结果现在反过来了,苏历啥也不用干,就光听他吧啦吧啦在这发挥了。宝宝心里苦啊!好话说尽,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质子说齐王你可怜可怜我,齐王你可怜可怜我。大概说了有八百遍。齐王端着酒杯,打着酒嗝,终于说“行,看你面子,这事揭篇。我可是看你面子啊!”

倒霉王子一口苦水。我哪有什么面子。有面子,我能来这。也就今天在你这儿存在感超强。可我真不想要啊!说好做花瓶来的,这谁给套上的主角光环啊!质子泪流满面的谢过齐王。但齐王说完,估计背地里还是给苏历穿小鞋。这苏历天天提心吊胆不说,差事虽说成了,但自己没出多大力,也挺羞愧。心里一合计。都是混口饭吃,跟谁干不是干。然后他跑到齐王跟前。说大王,看来你对我哥的恨是真恨。但俗话说得好,没有爱,哪有恨呀,而且我哥已经死了,此恨也无计可消除啊!不如大王你爱屋及乌,把我收了,我用我的身(才)体(智)来弥补我哥对你的伤害,我以后跟你混了。齐王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答应了。

苏历回去打包行李的时候,燕国的人质王子看着他。突然想到了燕国边境,自己第一次跟蛮夷干仗的时候,驰骋过的那片广袤的土地。没有树,都是草。

王子写了一封满是心酸泪水的信,给他专坑儿子的爹。不过他很快就会知道,他不是唯一被坑的儿子,也不是坑最惨那个。信里说赶紧再派个人来,没人伺候。其实那么大人,哪需要什么人伺候。只是出于外交礼仪,和两国消息互通的便利,得有个人来陪侍。人质王子也是王子,有些事亲自去做与礼不合,而且也不让乱跑,你是个人质啊!

燕王又派苏代来。这下我们的大反派登场。这个boos就是燕国相子之。

子之在燕国已经是个实权人物。但是这个人比较法西斯,不喜欢上头有人。想篡国。他又非常有头脑,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找来苏代。因为苏秦活着的时候,苏家和他就有姻亲,子之和苏代就非常好。两个人密谋这样这样。苏代到齐国无风无浪的转了一圈。风浪都让前面俩人受了。齐王让他回去给燕王回信。苏代回来,燕王就问齐国的情况。这一切都在子之的预料之中。

燕王为什么对齐国这么上心?因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是齐和秦。但秦国离得远,燕国并不怎么怕他。前几年还跟在楚国和三晋几家诸侯后面去揍秦国。秦国对燕国也是干气,中间隔着几个国家呢,伸嘴咬它也够不着,而且也没什么肉。但齐不一样,就在燕边上。所以燕对齐的情况很上心。他要根据齐国的态度来制定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子之对这些心知肚明。你说连问什么都预料到了,能不被算计吗?

苏代按谋划好的言辞就说,大王放心,齐国成不了老大。因为齐王这人,根本不相信他的臣子。君臣相疑,齐国再也不会有昔日的辉煌。而大王,你心胸广大,任人唯贤,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反而霸业可期。苏代在拿话激燕王。一激一捧燕王昏头了。子之又在面前又表忠心,燕王更信任子芝,给了更多的权利。

子之的计划一步步推进。过不久,有一个叫鹿毛寿的给燕王出馊主意。说王上你知道吗?上古贤王尧,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名声?因为尧鬼啊,他知道许由不会当王,故意让位许由。又得名声又得实惠。大王,我给你出个招,也能让你得到尧一样的贤名。你让位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是不是也是不失王位,又显名诸侯,对咱的霸业是不是有帮助?王,你说这招怎么样?燕王说,这招好,可行。

子之果然不受燕王位,这下燕王对子之更放心了。其实你真给他,他现在也不会要啊,这国家也不是燕王一个人的,说给也给不了啊,接收一个国家哪那么容易,得把阻碍一个个都清除了,才能放心称王,要不坐不安稳。

燕王搞定,下一个搞太子。太子就是我们的主角姬平了。太子有骨气,有志气,还有脾气,主要还是有实力,子之也不敢轻易动手。随便构陷的话,说不定就被太子反杀了。还得从燕王下手。

又有人到燕王跟前说了。大禹选益做接班人,但让拥护他儿子启的人做官吏,最后传位于益。启不高兴就带着底下人,抢了益的王位。人们都说大禹明着传位于益,实际上是让启自己当王啊!这次大王效仿上古贤王,但是大王你可能不知道,咱燕国朝堂上现在都是太子党啊,大王虽然切切实实的做了上古贤王的贤行,最后恐怕也是落一个不好的名声啊!燕王一想,是这么回事,自己的太子确实有本事,国家大事,太子也出了不少力,您说的都对。他一下就把三百石以上的官印都收了,给了子之。说以后三百石以上的官你来任命吧,想让谁当让谁当,这下放心了吧?

能不放心吗?你这波操作完,你自己想反悔,他也不怕了呀。现在都直接坐上王位上办公了。而燕王年纪也大了,也不上朝,所以国事无论大小都取决于燕相子之。

燕王这一下,等于把太子的手给砍了。你说这图的什么呢?可他就这么干了。

太子再有本事,有个坑儿子的爹,有什么办法呢?一开始姬平想着忍。我熬着,你再厉害,继承权还是我的,等我即了位,我再收拾你。结果等了三年,忍不下去了。因为子之专权之后越搞越乱,国家都不像个国家了。他篡权行,他治国不行。太子一看得想办法,除掉子之这个祸害,再忍下去,家底都给我败光了,我当上王有什么用啊?

但是我们现在的主角还是太年轻,他找了两个不靠谱的盟友。在内找的是将军市被。外援找的是齐国。万事俱备,将军市被围了王宫。

城墙下,太子大喊,“我来杀子之”。宫墙上,子之大喊,“没活够,不让杀”。两边打起来,结果还真没杀成。子之也知道自己作孽太多,一直提防放着呢。

没打进皇宫。太子有脾气,一天杀不死杀两天,两天杀不杀三天,到这步了,非宰了子之不可。

然而,第一个不靠谱来了,齐国这外援没来。不久,第二个不靠谱也来了。不知道子之怎么操作的,将军市被反水了,而且是和百姓一起攻打太子姬平。诸君注意“和百姓一起”。要知道那个专坑儿子的坑爹,燕王还没死,百姓的加入,除了有人心思安,子之的操作,一定还有他这个正统燕王的神助攻。太子的这次行动彻底失败。

结果。子之没事,太子没事,将军市被,挂了。

唉!怪不得子之要做老大,果然这小弟难做啊。

这场内乱持续了几个月,死了几万人,国家振动,彻底乱套了。

再然后,趁火打劫的来了,齐国找了个理由,讨伐燕国。没费什么事儿,大胜。这结果是齐国君臣早料到的。而燕国,上下离心,在外敌侵入的时候都没什么反抗。“士卒不战,城门不闭”。

齐人杀燕王,杀子之。

坏的事情开始容易,想结束,却不容易。破坏简单。重新建设却是艰难的。这场祸事过去两年,燕国人才共同立太子姬平为王,是为燕昭王。燕国才开始慢慢恢复。

人活一世,有怨抱怨,有仇报仇,这样的人生,写在纸上,让人觉得快意。真这样活,是很艰难的,甚至是艰辛的。

燕昭王在国家破败的时候接手。我们的主角是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人。困难在这些人面前都是来添光加彩的。而太子平到燕昭王的改变,不只是称谓的改变。

现在的昭王,已是一个成熟的人。骨气,志气内敛到骨子里,脾气外放到九霄云外。这样的人做事更理性,看事看人更明白,不冲动,这是一个好君王的基础。而且燕昭王从这次的挫折中,学到两个具体的教训。

一是成事还是要靠自己,二是帮手一定要靠谱。而吸取教训的昭王最终也迎来自己的扬眉吐气。

果然,普通人的种种际遇,只是让人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牛逼人物的前尘种种,只是为他日后的牛逼种一个因。

燕昭王卑身厚币招贤纳士,但是这广告怎么打呢?如何让天下人都知道我这颗萌动的少女心呢?

他问身边靠谱的郭槐。怎么才能让贤士都来帮助燕国强大呢?先生,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他要愿意来,我天天洗干净,亲自服侍他。郭槐眨眨眼,说了一个不是很靠谱的回答。大王,你真想这样干,先给我点待遇呗!我也可咸,家里从来不买盐。

燕王说行,你想要啥待遇?

“长这么大,没住过王宫”。

“走走,今天宫里睡”。

郭槐嘿嘿笑,“你给我盖一个”。

“还想要啥”?

“见你老点头哈腰了,腰间盘都突出了,你以后也这样对我吧”。

“行”。

这就是成长起来的燕昭王。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明辨是非。

这下把郭槐高兴的,到处得瑟:君王有什么好当的,我不是君王,天天比君王还牛逼。

这个碑,那个碑,真是都不如一个好口碑啊。战国还是一个乱世。投机分子比较多,这一听说,大家都来了。

“听说燕王人傻钱多”。

“骗人的吧”。

“郭槐那傻子都发了”

“走,赶紧去捞一把”。

“燕王与齐王因爱成恨,现在燕王大价钱招募能把齐王气死的人”。

“长的丑,要不”。

“越丑越好”。

“哎,你太老了,人不要”。

“怎么不要我,我最擅长气人了。上气死父母,中间气跑媳妇,现在气的孩子都不搭理我了”。

“太远了,好几千里地”。

“天天没事净在家自己气自己了,多远都去”。

乐毅自魏来,邹衍自齐来,剧辛自赵来,这些都是有名望的人。大家蜂拥而至,真才实学的有,江湖骗子也不少,总之上层建筑有基础了。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底层建筑,稳了。

这就成了?能报仇了?

这只是个开始,还差得远。差多远呢?差二十八个春秋冬夏。

我们现代人常说改变一个人,做成一件事,要有连续1万个小时的努力。而燕昭王改变一个国,定下一个目标,连续努力了二十八年。这在故事里只是短短一行字,在现实中却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艰辛,和酸楚。

这二十八年,不仅是累得要死,精神时刻还都要紧绷,还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操劳国民福祉扑在最底层;优化上层建筑,辨识和妥善安置谁是神队友,谁是猪队友。而这一上一下之间,就是成大事者都要经历的,肉体和精神双重淬炼,之后的,燕昭王。

我们说功成名就的是一等人。而更高一等的,是事业和自己的互相成就。燕昭王就是后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在完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在自己执念的影响下,变成一个变态。

我只是有感而发。虽然史书只有事迹,并未详记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他做的事,都是坦坦荡荡的大丈夫行径。

略叙一二。

一,终生不疑乐毅。

二,苏代,苏历两个祸乱之始的推手。乱后躲到齐国,过得还挺好。在燕国招贤纳士时来信,想来。燕昭王一想,国家需要。好,来吧。给机会,两人名显诸侯,而且两人都是以寿终。成就没他们哥哥传奇,结局可强太多了。

人与生活互相成就,互相影响。但假设,人与人的生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的话,我想人更重要一些。生活可能会失败。成就也可能没有那么高。但因为思考有无限的延展性,人可以通过思考生活,拥有甚至与身份和成就,并不匹配的,更高端的认知。

人的思想受限于皮囊,肉体在群体的生活中,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但自在却是可以追求的生活状态,这应该是燕昭王最大的收获。不拘于势,国小力少。不拘于心。国恨家仇。依然去努力做一个最完美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虽然挂满仇恨的盔甲,依然一身光明的光芒。功名固是虚妄,仇恨亦是身外之物。自在,自在。

我们讲完这个故事。燕国强大了,似乎后面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当然不是。最后的结局还要看你的对手。

齐王这次挺给力,表现的像个纨绔。他本身有些聪明,继承的又是霸国余业,一直很顺遂。燕与各国合谋伐齐,联军来了,他还气不过。你们当时揍秦国,那一大群人都揍不过。那秦外号东帝,我外号是西帝,我能比秦国差,你们还来我这自取其辱。

结果翻车了。被揍的找不着北,打的自己国家都呆不住了,逃跑都不知道自己跑哪了。联军一看湣王成咸鱼了,哈哈一笑就散了。谁也没想到,他到死都没翻过身来。齐国那么大,谁能想到那么不经揍呢?

别人走了,燕军可没走。乐毅真是昭王淘腾来的宝藏男孩,神助攻,带着燕军,一路杀入齐国国都临淄,尽取齐宝,把湣王住的王宫,连着侍奉祖宗的宗庙,都给他烧了。燕昭王亲自劳军,干得好,继续干。一直打的齐国就剩三个地方,其他都是燕国的了。齐国败的一直到燕昭王死才翻身。真是我不死你就没机会啊。

燕国报了国仇六年后,燕昭王咽下了最后一口世间的浊气,而燕国的辉煌,也随着他的离去,一起消散成传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46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24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11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37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5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1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8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8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0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0评论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