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暑假期间,去了一次扬州,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去的属实有些晚了,还恰好赶上了那次的扬州疫情,扬州之行也就印象深刻了。有学者研究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能就是在扬州所写,但倒也不是描写大运河的,而是扬子江。
闻一多先生说过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我初学这首诗时,是因为要全文背诵,而导致我对它实在喜欢不起来。等到我自己从事了语文教学这一行业后,才重新认真的回看这首诗,大概是因为欣赏的角度不同,我就突然能理解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与此好评的原因是什么了。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就是五个景物,各个都写的细腻动人。江天一线,皎月一轮,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绰约的人影,孤独的明月楼构成的画面,波动人的心弦。
其实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也被后人反复赏析反复诵读,然而少有人知道隋世祖也就是隋炀帝杨广,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是陈后主所作艳曲之一,原词早已失传。隋世祖曾以此题作曲,内容看上去并无新意,其实颇有些刚健的佳句,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雅味正声。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
这是本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之一。其后才有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写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启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我很喜欢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隋炀帝虽在生活上是不被后人称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学上确实正统的诗人。他诗中热爱扬州风光之情,赞颂扬州美景之功,当书之,当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