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被夕阳拉得老长的身影,配上一副疲倦的面容,栀霁缓缓地走进昏暗的楼道里。回到家,母亲已做好了饭,看得出来母亲有很用心地给栀霁增加营养,饭菜比平时丰盛了许多。想不出来该用一副怎样的面孔面对母亲才对,栀霁只好勉强笑着多吃一些饭菜。
吃完饭,回到房间,支起木窗,摊开作业,这已成为了栀霁的生活模式,说不清该喜还是该悲,母亲是世界上唯一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人,不想辜负了她眼里的那份晶莹,也不想让她以后继续辛苦,所以无论这样的生活有多么的死板乏味,无论那些无用的作业如何扼杀栀霁的脑细胞,栀霁都会坚持下去,自己从小就不让母亲担心,不是吗?同时自己也需要一些能够实实在在抓住的东西,是的,从小的奔波辗转、缺乏关爱使栀霁特别缺乏安全感,在唯分是举的校园里,成绩才能带给她最大的安慰,带来一些老师的关爱,所以埋头学习也成为了她十几年里的生活主调,偶尔波澜,总体平稳,生活空间简单、单纯。唯一放松的时间便是透过老房子的木窗看看街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栀霁对所有的老建筑都保留了一份神秘的敬畏,所有的老建筑里都上演过无数的生活场景,绚丽的经典或慢节奏的枯燥,无数人无数事都曾在流转于同一片空间 ,却会有着不同的奇妙心理,老建筑里的每一丝空气都充满了故事的味道。所以当母亲带着她搬到这个老街道的时候,她不在乎这里的脏乱、昏暗与偏僻,反而玩味着属于这里的古老,想象着这里的故事,并且庆幸有一扇属于自己的古老木窗。每次小心翼翼地支起木架,栀霁都会有一份莫名的欣喜,这扇木窗也承载过很多的东西,让人不由得珍视。从小木窗去窥探外面的世界,也隐隐带有一丝神秘,窗内窗外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曾有多少人重复过打开窗的动作,体验了由窗带来的享受。
栀霁看到的窗外总是比较静谧的,陈旧的街道,生活就是一部部慢镜头。住在这里的大多是老人、穷人,不具备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竞走的能力和心思。偶尔的吆喝声,缓缓走过的黄狗就是最常见的景观。栀霁多数时候都是扫视一下空芜的街道,然后把眼睛定格于某个建筑的某一个点,让自己的头脑有片刻的空白。不过下雨的时候例外,尤其是飘飞蒙蒙细雨的时候。那时,雨滴打在屋顶和窗户的声音是轻柔的、滋润的,雨水腻腻的却又带着调皮,再加上一点薄雾,整个世界便会笼罩在一片清和之中。雾雨中只露出了各个建筑的大体轮廓,黑白分明,细看每条小街却又清晰明和,这样的矛盾又和谐,只有江南烟雨小巷才具备。栀霁总是品得沉醉痴迷,甚至会忍不住冲下楼梯,跑到小巷里哼着嘴里不成调的曲独自跳跃、徘徊,畅享那种无与伦比的轻松自在,心心念念要把自己融入到那景里,不愿走出,时间定格、地点定格便是一幅意蕴绵长的水墨画,名为--黑白分明烟雨巷,唇红齿白一佳人。
生活继续行进着,不觉有得,不觉有失,如水波荡漾向前。只是这天晚上,栀霁似乎听到了唱歌的声音,侧耳倾听,声音却越来越小。听母亲说,楼下似乎搬来了一个新邻居,栀霁不置可否,生活的常态罢了,这一点点的变化代表不了什么,栀霁仍是那条得奋力上游的鱼。只是偶尔能听到的歌声倒也不是什么噪音,似乎能听出歌中自带的真诚。
直到那晚打开窗户,栀霁才算真正见到了那位新搬来的邻居。随意地往下一瞥,只看到了两臂光秃秃的肩膀和一个脑袋,栀霁一阵惊愕,再仔细察看,果真是无臂的,心里一沉,那一份惊愕随即转变为同情了,但看着那无臂青年似乎面带微笑地跟别人打招呼,那份同情里又掺杂了一丝敬佩,这是个乐观的青年---栀霁想。似乎察觉到有人在看他,青年忽然抬头一看,正好与栀霁视线相对,栀霁眼里闪过一丝慌乱,青年却只是微微一笑就进屋了。以后再听到那歌声时,栀霁似乎更能体味歌中的那一昧感情了。
歌声持续着,栀霁也习惯了歌声的陪伴,像是有一位不一样朋友与自己一起奋斗着,有一些莫名的感动。然而,后来几天,栀霁却没能再听到歌声了,有些失望,栀霁在心里推测着可能的情况。
这天晚上,那位青年挎着一篮水果来到了栀霁家,当然,挎在脖子上。栀霁听到他对母亲说---对不起,打扰你们了,以后再也不会在屋子里练歌了。原来是母亲出面请青年别练歌打扰到自己学习呀!栀霁一听便走出了房间,径直对母亲说---他唱歌没有影响到我学习,我很喜欢听他唱歌呢!母亲和那青年一听都哑然一笑,那青年说了声谢谢你,便转身离开了。母亲小心翼翼地斟酌字句说---没影响就好。
但那以后,歌声还是再没响起来了,心里有一丝丝抽离,然而生活还是继续。学校放了几天假,母亲觉得栀霁整天闷在家里也不好,便要她出去走走,栀霁漫不经心地穿过幽深的小巷,想想没什么可去的地方,便打算到最近的公园里去看看。刚到半路,就听到了熟悉的歌声,没错,就是那个无臂青年。栀霁心中有忍不住的欢喜,慢慢听着歌,踱着步来到声源处。公园门口,清风吹荡,无臂青年在欢快地唱着歌,还每每停下,真诚地向每个给予他馈赠的人致谢。那是一幅怎样鲜活的画面啊!栀霁每次想起这一幕都忍不住颤抖,从心底里升腾起敬佩。无论生活给予了青年怎样的馈赠,无论现实的生存是多么的艰难,他依然不卑不亢,畅快地活着,生命于他而言似乎更有价值,不对苦难做太多的批评,而是靠自己去挣取生活的希望。这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给栀霁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看到栀霁,青年依然是微微一笑,继续唱歌,继续陶醉,继续道谢,改变不了生活的苦难,那就享受生活的苦难。栀霁闭上眼睛,随着青年的歌声一同醉去……很久栀霁都舍不得离开。那青年开始收拾东西了,栀霁有些拘谨地跑上去帮忙,一起回去的路上,他们淡淡地聊着天,像是很熟悉的朋友,一切都那么自然。栀霁被青年所说的东西感染着,那是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同时,也暗自庆幸着,他为自己单色调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准确地说,带来的是一抹暖色。
以后的日子里,青年继续唱歌,栀霁继续学习,偶尔见面便相视一笑,栀霁会去帮青年收拾东西,青年会送栀霁水果以作答谢。那条幽深的小巷似乎因为有了他们而增加了一些生气,不那么冷清单调了,连懒动的黄狗也增加了来回游逛的次数,显得可爱多了。
时光不咸不淡,却又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栀霁的高考时间,因为之前有青年的歌声和黄狗的陪伴,栀霁并没有那么深刻地厌恶备考时段的黑暗无光,面对高考,栀霁的心态很平常,高考的地位没有以前那样不可一世、独一无二了,栀霁只盼望着高考结束后会有更多的休闲时光。
果然,栀霁的那个暑假过得前所未有的满足。每天跟着青年去城市的很多地方,甚至每个大街小巷。青年总是能发掘一些景色宜人的地点,在他献唱时,栀霁可以尽情欣赏游玩,这些使栀霁感到无比充实,城市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记录了他俩的身影,甚至晒黑一层的皮肤就是最好的证明。
然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栀霁的发挥与平时差不多,刚好能去到她想去的地方,栀霁自己不喜不悲,这只是努力的结果而已,母亲却激动得红了眼眶,这或许是属于母亲的一种幸福吧。青年给栀霁送来了一篮水果以表祝贺,并且向栀霁辞行,栀霁顿时愣住了,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自己就算是在报志愿的时候也没想过去了其他地方上学就会与青年别离,现在青年提出来了,栀霁才想到了分离,心中莫名地无奈,点了点头,轻轻地走进房间,支起窗架,呆呆地望着窗外---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