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

      凡事都要问个究竟,大概算不上好习惯,因为一个人在反复消化答案的过程里,情绪会跌宕起伏,很容易偶尔失控,但如果最后能落个心安,也算是殊途同归了。影视剧里的得道高人,常会用左手拇指,在其他手指肚上掐来掐去,然后就能算出吉凶。那么他们究竟是怎么算的?

      小六壬,是留意到异象、机锋时,截取当时的时间,也就是阴历的月、日、时辰,先换算成数字,譬如在2024年11月3日早上7:26发现丢了东西,就用阴历十月初三的辰时(不同时区大概要换算为古都西安或“真太阳时”)来掐算,取数字10、3、5,然后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两排六个手指肚上,以左下角食指肚为起点,沿顺时针循环,先转到第10个位置A,再以A为起点,转到第3个位置B,最后以B为起点,转到第5个位置C。

      六个手指肚位置依此次序,被分别命名为: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单看名字就能联想到:1大安、3速喜、5小吉较好,2留连、4赤口、6空亡较差。B+C是最终掐算结果,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卦辞(教学视频很多,卦辞不便附图),而刚才例举的时间,对应着A赤口、B空亡、C赤口,B+C即“空亡+赤口”,它的卦辞里写着“失物往远走”,于是就可以优先考虑,东西落在了很远的地方。

      依此方法,立足眼前事务(不要一测三五年),扩大测算范围(除了找寻失物),还可以涵盖个人健康走向、人际关系走向、待办事件走向等等。简单来说,三好三差、B与C叠加,无非四种趋势分布:好上加好难说差,差上加差难说好,先好后差吉中藏凶,先差后好凶中藏吉。这样使用,也就基本满足速断的根本需求了,然后也就可以从“念”和“行”两个方面,选择泰然处之或是多加小心了。但前提是要有坚心,也就是说,凡是顺应伦理应该去做的事,就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决心,哪怕需要很长时间。况且,小六壬只是一种留传已久的速断型玄学工具,不足以断定其沾染他人因果、折损个人气运、影响流年大运;反之也可以这样认为,它本就在因果之列,本就是个人气运、流年大运的一部分了。

      其实小六壬还有秘而不宣的部分,就是加上顺序号为7的病符、8桃花和9天德后,换成九宫八卦五行的分布,然后就可以断生克关系、找关键线索和关键人物了。因为学艺不精,所以就不再造次乱讲了。

      但前面所说的只有六个词的简易版小六壬,亲测很多次后,可以说是挺准确的,甚至称得上巧妙。一次是帮孩子找眼镜,测出在别人家里,当天通过老师帮忙传话问询,得知眼镜被同学捡到带回家了,从而验证了这个预测;一次是孩子放学没上校车,四下里问询无果后,测出是跟人犯了口角,不久后老师电话告知,是放学后同学之间发生误会吵架拌嘴,被他留在了教室;至于拜访师长能否顺利成行,也已经多次应验了,反之朋友打牌前要求测算稳赢不输的方位,这种真正沾因果损功德的的事,就往往失准了;但最有趣的一次,是帮父母找一个本该放在东南卧室里的证件,卦辞说当天找不到、次日东北方,果然直到当晚十一点都没找到,第二天中午顺着常理、逆着卦辞,我在东南卧室里仔细翻找时,刚挪开柜子看到背面,恰好一个挤在缝里的顶针落到地上,发出的响声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捡起顶针走进东北卧室,拉开抽屉拿出针线盒放进去时,一抬高才发现,证件就粘在了针线盒下底的背面……以他们的定置习惯来看,若非巧合,是绝不会想到并找到这里去的。

      时至今日纵观过往,科学探索发展和反复证伪的过程尚无止境,倘若真能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用生命交换“两暗一黑三起源”的真相,我想我会在与亲友告别后坚定地做此选择。而种种玄学也尚未被科学一一证否,所以诸如小六壬、九宫八卦、紫微斗数,甚至听起来就更复杂高深的六爻、奇门遁甲等等玄学体系,能借由掐指算数、解读星象、活用易理来预测吉凶祸福,将一个人的内在心理、外在表现、健康状况、人生际遇乃至如何趋吉避凶的办法,全都统一到一起,不可谓不神奇,甚至足以称得上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里的奇珍异宝;又或者换个角度说,至少它们是值得敬畏的天道,教人看清因果,自觉修正德行,相信事在人为,做到问心无愧。

      人微言轻,上述内容仅是自娱自乐,倘若对他人有些许宽慰和帮助,实属幸运。可是无论科学还是玄学,都不能让你明明白白地看到,指向当下状态的过往种种选择,换掉其中一个,如今又将是怎样的状态。所以会有怀念、遗憾,却没有假如,只有一种单程旅行的不幸。唯物和唯心,在这场单程旅行中,达成了统一;反之那些你乍一听到看到,就略有同感甚至深信不疑的声音、画面以及其他信息载体,却大多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次级逻辑观点和缺乏底层逻辑观点引导的部分事实,即无营养,也不实用,既不是真正的感性,也不是真正的理性,而是为了迎合并满足受众的自我认同,一种必须存在的生存之道。而你作为受众之一,宁可选择温柔的谎言,也不愿相信刻板的事实;宁可选择吃药手术勉强维持,也不愿学习医理药理寻求根治;宁可选择叹息身弱命苦本该如此,也不愿消弭遗憾,找回儿时那种充满好奇的探寻真相的勇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