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母,我们经常问:“宝宝一哭就要抱吗?”
前两天参加了儿子同学的生日会,有一位妈妈带了她的二胎宝宝来。
二宝非常的乖顺听话,不吵不闹,很配合妈妈和哥哥们。
大家纷纷问这位妈妈的育儿经。
这位妈妈笑着说“二宝特别懂事听话,这主要归功于奶奶。孩子一出生奶奶就告诉我们不要太惯着孩子,哭了让他先哭一会儿,然后再去管他,所以小宝才这么乖!”
听到这位妈妈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想法?你们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这让我想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华生,他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就是孩子对爱的需求只是源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满足了孩子对食物的需求,也就满足了孩子对爱的需求。所以母亲只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食物就可以了,父母不能和孩子过度的亲密,过度的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年以后非常地依赖妈妈,很难独立,也很难成才。
后来华生的这一观点被当时美国的很多家庭引入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著名的哭声免疫法就是因此演绎而来。
但是,大家知道这位心理学家的家庭故事吗?
华生的三个孩子就是按这个方法养育的,最后这三个孩子都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而且他们的人生都过得非常的不幸福,甚至可以说用凄惨来形容。
从这一点来说,华生的这种养育方式应该是有问题的。
所以,对于孩子一哭是否需要抱这个问题,我是持支持的态度的。
当孩子哭了,说明他/她有需求了,家长要尽量地识别宝宝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他,尤其是越小的宝宝,家长对于他的需求越要尽快地满足,当然你可以不一定非得要用抱的方式。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从满足宝宝生理需求的这个方面解读一下。
婴儿之所以哭一般是因为他觉得不舒服了,有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因为宝宝太小,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通常会用“哭”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也就是说,宝宝哭是表达自己需求的语言,甚至哭是婴儿的呼救声。
因此当宝宝哭的时候,父母是要做出反应的,表示出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非常的关心,并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但不一定要以抱来反应。
通常能引起婴儿哭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哭声就需要父母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比如宝宝饿的时候,父母就要过去给他喂奶;当宝宝尿了的时候,父母就要过去给他换尿布;当天气寒冷的时候,父母就要过去抱抱他并给宝宝适当地增加衣物。
所以,婴儿哭总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识别婴儿哭声背后的需求,做敏感的、懂得宝宝需求的爸爸妈妈。
二、宝宝哭我们也要从心理的方面去满足他的需求。
当宝宝哭的时候,往往不仅仅需要生理的满足,有时候是向父母或者养育者发出爱的邀请,进而满足自己内心里对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心理营养的需求。
具体说来,一岁以内的小宝宝需要的心理营养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0-3个月的宝宝需要的心理营养,主要集中在:
1.无条件的接纳他
无条件的接纳包括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性别、外貌和身体的状况等。
每一对父母都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天使般的存在,但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宝宝出生以后会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比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等,还有的宝宝出生以后爱哭闹、需求敏感等,让父母身心俱疲。
但是,父母不管自己的宝宝是怎样的情况,都要能身心愉悦地接纳他、给他无条件的爱。及时的满足宝宝的一切需求,那么在宝宝的心里世界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安全感,一个对世界、对人的信任感,这是他对世界的第一个感觉,对他身心健康的发展非常的重要。
2.让宝宝感受到“我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我是number one”。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原初母爱贯注”这个概念,指的是妈妈生了宝宝以后,妈妈会觉得整个世界里面宝宝是自己最重要的人,她和宝宝是全身心地连接在一起的,妈妈会把所有的精力和爱都倾注在宝宝的身上。
这样的一种状况,会让宝宝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人。
但是如果妈妈因为情况特殊,比如得了产后抑郁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不能提供给孩子这种感觉,那么家庭里面其他的人,比如爷爷奶奶或者是爸爸要尽量地做到母亲的这种角色的替代者,让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形成“我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一种感觉。
因为这是形成宝宝全能感的最重要的来源,也就是说是培养孩子自信感和价值感的最初源头。
3.那如何让0-3个月的宝宝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有什么方法呢?
1)父母或者家人对宝宝的需求极度的敏感,要及时的满足。
2)父母或者家里的其他人要经常接触宝宝,经常给宝宝做抚触,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皮肤上的安抚。
因为另外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家哈罗,他提出母爱的一个最基本的本质就是对宝宝爱抚,经常轻柔地触摸宝宝,抚摸宝宝,对于宝宝的心理发展是有益处的。
3)爸爸和妈妈或者其他的养育者,比如爷爷、奶奶,要经常跟宝宝进行眼神上的交流,并对宝宝发出的声音要有及时的回应。
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0-3个月的宝宝,他的视线可能只有25-30厘米左右,这个时候他对母亲或家人的面孔表现出特别的偏爱,这个时候家里人要和孩子经常进行目光的对视,这对孩子内心的存在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是从母亲眼里的光芒中来确定自己的存在”,这是确定他在世界上最基本的价值感的一个感觉。
刚才我们讲了0-3个月的小宝宝。总之,家长要及时地回应,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一切的需求,就是哭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地赶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进而及时地满足他;同时要对宝宝进行适当地情绪上的安抚,这种安抚不仅要有语言上的回应和眼神的对视,还要有肢体上的抚摸。
所以有的时候抱和不抱可能没有那么的重要了,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充满爱的互动的过程中,让宝宝感到爱和对这个世界的最基本信任。
下面我们要介绍一下4个月以后的宝宝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有哪些?
1.安全感(最重要)
4个月的宝宝他的头已经开始很好的竖立了,能转动得比较灵活,已经开始逐渐和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交流。可以说从这时候起,孩子已经不再完全依赖于妈妈了,他在世界里面开始有了母亲以外的其他事物。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父母给予宝宝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让宝宝有能力去探索,同时在宝宝的内心世界里面种植“我们永远是你生命中最安全的地方,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勇敢地回来获得力量”这样的信念。
这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敏感期,父母要意识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
那么,哪些方法能够让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呢?
1)妈妈的情绪要稳定。
妈妈的情绪稳定,宝宝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更安全,他更敢于去探索它,他不会把更多情绪放在害怕上。
2)妈妈除了情绪满足以外,同时家人对宝宝的哭声也要积极地回应,对他的需求适当地进行延迟性地满足。
积极呼应就是父母对宝宝哭声要先于行为做出的反应。比如,妈妈可以说“宝宝,妈妈马上就来,你稍微等一等”。
当然爸爸妈妈也可以很迅速地跑到宝宝的身边,先去跟宝宝有一个情感上地链接,可以先问问宝宝:“你怎么啦?为什么哭呀?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再对宝宝的需求进行一个满足。
父母及时的呼应可以安抚宝宝不良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在希望中度过一段甜蜜的等待时光,这也是锻炼宝宝延迟满足能力的一个方法,提高了宝宝以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和承担压力的能力,让宝宝在充满爱但又不依赖他人的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得到一个良好的成长。
3)要培养良好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好,父母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他会感受到非常的幸福。
母亲的这种积极的乐观心态,内心丰盈的情绪其实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他是被爱的,这对于宝宝生命的起点是至关重要的。
好,在这里面跟大家总结一句,对于“宝宝一哭是否就要抱”这个话题,首先,就是要识别孩子哭闹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做工作。
0-3个月以前要及时的满足,让宝宝感受到他是无条件地被爱的,无条件地被接纳的。无论他做什么,父母都会及时地满足他,进而在宝宝的内心世界里面种植这个世界上是值得信任、是安全的这样的一颗种子。
对于4个月以后的宝宝,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宝宝的需求进行积极的反应,当然需求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个延迟性的满足,这对培养宝宝以后自我控制能力和他的应对挫折的能力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