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小憩片刻,时间差不多了便步行上班,见晴朗的天空,午后的阳光特别的暖心,回公司里转转坐坐,没什么事便想步行去图书馆。
温度有20来度,穿一短袖衫,还穿一外套,带一个帽子穿上一双布鞋,便慵懒的走走路,阳光照在背上不太热,而又在散步感觉特别的温暖,看路边的花花草草,人们之忙碌,宁静又安祥的下午,洒水车经过了,隐约之间还看见淡淡的彩虹。
走到草地上,小坐一会,很是舒适便直接躺在草地上,感受一下阳光下的味道,看正上方怎么有枯藤老树之意?君子不走危墙,苍鹰不立枯枝,便继续走着,听到鼓声,便循声而去,原来二层处有一乐队在练习。
看见有滑梯,哈哈,童心未泯便坐滑梯顺流而下,进了图书馆,遇上了高晓松的书《鱼羊野史第6卷.历史上的今天》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给我第一个印象就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感觉高晓松是一个很细腻,讲情义的人,然后2012年3月主持脱口秀栏目《晓说》开始播出,我亦一直留意。
记得高晓松的狱中回忆:“那半年也没有网,也没有手机。只有特别高的房顶,有六七米高,那个灯,永远24小时不关—因为怕黑了以后出现恶性事件。处在一个连时间流动都感觉不到的地方,就特别好。”高晓松刚进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几点,很慌张,就用水瓶做了一个滴水的计时工具。看《新闻联播》的时候,量好半小时的水量,自己数着水滴过日子。
“后来大家说你干吗要知道两点一刻?三点五十?我说我刚进来不习惯,我总觉得时光荏苒,一会儿就出去了。狱友说早着呢。后来就不着急了,感觉很自由。”
高晓松开始享受“自由”的生活,再也不去想“奋斗”的事情了。原来在生活中看点金庸都觉得自责,结果在狱中成了“随便看”,“我一想老子都坐牢了,还自责什么呢?”
除了看金庸,他还看了大英百科全书,自己试着翻译了一本书。“特别自由,看书可以看很多遍,理解大师的想法。读书也特别愉快。跟人谈事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人,文盲、孤儿,而且也不着急,谈话也没有限定时间。那真是特别幸福的半年。”以前每天都会为吃什么发愁,在狱中,高晓松只要等两个馒头:“一开门两个馒头,明天肯定也是两个馒头,唯一就是一个礼拜有一个鸡蛋,但是不知道是哪天,生活的唯一乐趣就是这个。推饭的车来,有鸡蛋的时候就是一脸盆,那个鸡蛋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大家听到有鸡蛋的声音,就特别幸福。”
高晓松在狱中认识了各色各样的人,但他从中学会的是“信心”:“没有坐牢之前,我对人特别担心。我杞人忧天,觉得人会沦丧,人会绝望,人会异化。但是在里面,我没有看到绝望、崩溃,我是半年,那里面有七年、十二年的,他们都很乐观,没有崩溃的。所以我特别有信心,大家在一起很愉快。”
“有时候管教说晚上可能下雨,我们看不见天,但是可以听见小雨,就坐在窗前等,直到特别晚,下雨了,非常高兴。突然回到了我自己特喜欢的唐宋生活,就是很慢,想什么事情都很慢。”高晓松至今坚持那半年是自己二十年来最快乐的时光。
我在图书馆坐在一长椅上,听到清洁阿姨在擦拭时椅子的碰撞声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归置书本的声音。很宁静很舒服。
妃子笑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