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大笑
在十几岁的时候,我是个很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哎呀,他怎么没跟我打招呼?因为刚才我说的话生气了?”【其实,人家是没看见我】
“刚才过去那人老是看我,我脸上有东西吗?”【嗯,确实有东西】
“老师刚才在我座位边上站那么久,会不会觉得我上课没认真听讲?”【其实是因为打篮球砸到了鼻梁,我在冰敷】
那时候,我总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无论是谁。于是,我做事追求完美,甚至有些偏执。好面子,脸皮薄,怕出丑,怕被笑。在课堂上回答错误,听到同学们并无恶意的笑声也会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现在,好像已经对这些产生了免疫,能逗大家笑好像是件挺好的事情】
容易着急、冲动,对待事情无法用宽容的态度。常常会苛责自己,埋怨自己。总结起来就五个字—不够爱自己。
后来,随着自我的成长和阅历的丰富,我渐渐明白了这些别人对你的看法大部分都是自己意淫出来的,大家都那么忙,谁整天有闲心注意你,除非他喜欢你。
这就是为什么自己觉得某个缺点已经大到无法忍受时,别人根本没有发现这个所谓的缺点。
我问过我的朋友们,在跟我相处的时候会不会在意我脸上的与众不同,得到的回答一边倒地是“如果你不说,我根本没有在意”,看吧,其实你没自己想象的那么丑。
很多时候,套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
之前听过公司一位老师的演讲,主要内容是接纳。首先接纳自己不够完美的外形(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当发现自己脸上长了一颗痘时,第一时间不是抱怨:“哎呀,怎么长了一颗痘?”而是:“没事儿,过几天就好了”,然后,过几天就真的好了。这种自我催眠用哲学上的话讲就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别人没那么重要,至少没有重要到需要你去改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所以,现在的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束手束脚,怕被别人议论。少了一丝担忧,多了一份直爽。
想做的事情,就不要瞻前顾后了,否则只要你有一丁点想要放弃的念头,你就一定会放弃的。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然生活并不会按照我们想要的那样发展,那就心态好点,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吧。
就这样活着吧。
PS:这篇是自己的一点思考,有点草草结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