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作为中医常用补血药,其根的不同部位在传统用药经验中被认为具有不同的药效侧重,素有 **“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破血,全归和血”** 之说。现代研究也部分印证了这种区分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药理依据。以下是各部位的主要药效特点:
### 1. 当归头 (根部最上端,靠近茎基部分)
* **传统功效:** 偏重于 **止血**。
* **应用:** 常用于崩漏(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衄血(鼻出血)等出血证。常炒炭(当归头炭)以增强止血效果。
* **现代认识:** 归头部分可能含有某些促进凝血或收缩血管的成分。
### 2. 当归身 (根部中间主干部位)
* **传统功效:** 专于 **补血**。
* **应用:** 是补血养血的核心部位。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等症。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补血名方中多用归身或全当归(取其补血之功)。
* **现代认识:** 当归身是当归多糖、阿魏酸等主要补血活血成分含量较高的部位,其补血作用与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有关。
### 3. 当归尾 (根部末端及支根部分)
* **传统功效:** 偏重于 **活血、破血、化瘀**。
* **应用:** 常用于血瘀证,如痛经闭经(因瘀阻滞)、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疡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的方剂中常选用归尾。
* **现代认识:** 归尾部分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其活血化瘀作用可能与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抗炎镇痛等有关。
### 4. 全当归 (整个根部不分部位)
* **传统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具有 **“和血”** 之功,即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使补而不滞,活而不伤。
* **应用:** 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血虚兼有血瘀或需要气血双调的各种病症,如血虚血瘀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以及血虚肠燥便秘等。绝大多数含有当归的方剂使用全当归。
* **现代认识:** 全当归综合了各部位的有效成分(如当归多糖、阿魏酸、挥发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因此同时具有显著的补血、活血、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衰老、润肠通便等多种药理作用。
### 总结与注意事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