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郑钦文在奥运会上的夺冠,对于网球的关注度一时之间上了新一个高度。美网结束之后,几站网球比赛在中国铺开,成都,杭州,北京,上海,网球巡回季的列车开到了中国站。
中国真的是一个体育大国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要从什么角度去看。如果从奥运会金牌榜的角度,那妥妥的是,但如果从群众基础来看,有时候会看到一言难尽的一面。
最近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举行,这是郑钦文拿了奥运冠军之后,第一次回中国比赛,毫无疑问是趁热打铁的机会。一项运动的传播与推广离不开明星运动员,一项运动因为一个人而兴起并非少见,所以很多运动员都以推广自己投身的运动为己任。
为什么明明在电视里看得更清楚,还要去现场看比赛呢?因为现场更有氛围感,可以感受到运动的不同方面,所以说球迷是运动很重要的一环。
看了两天中网,也连续看到两天现场观众吐槽中网的帖子。
一个买票的观众发帖说,看完第一盘就忍受不了退场了。另一个说,这不是主场优势,而是主场劣势,中网这现场氛围绝了。
两个人都提到现场的球迷在运动员打球的时候大喊大叫,影响了球员打比赛的专注度。另有网友留言说现场许多带孩子入场的家长,让小孩子肆无忌惮地玩闹,还有打电话的,吵架的,不像是一个观球赛场,像是一个大型菜市场。
网友们对此观点不一,中国现在虽然网球成绩有所突破,但对于大众来说,网球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运动,主办方应该在积极宣传赛事的同时也要做好科普工作,让观众知道观赛礼仪,这是理智分析派。但还有的人质疑了,网球就是这么高贵的运动吗?网球运动员抗场外干扰的能力是不是太差了,像羽毛球、乒乓球,观众的喧哗声更大,运动员还会专门有抗干扰的训练,网球运动员是不是也应该尝试一下,这是不懂就问派。还有觉得大家的热情很高,一直在给自己球员加油,挺给力的,这是热情球迷派。
其实我也有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球员刚出道时排名低,比赛都是从外场小球场开始打起,外场的球场小,离旁边的球场非常近,可以听到旁边球场的声音,还有川流不息走动的人,这不干扰吗?依旧能正常打球。等成绩上去了,有机会在中央球场打球了,只要发球时有一个观众走动,这会瞪大眼睛表示不满,这是由奢入俭难?
中网的组织者可能更关注到了上座率和比赛的推广,组织了小学生来观赛,以培养他们对网球的兴趣,却忽略了真正买票入场的观众的感受。有好几个人反映自己买了第一排的座子被小学生占了,主办方却让他们自己再随便找个位置,这……就无法再找什么其他借口了。
所以一项运动的发展,球员是关键,但方方面面的参与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需要有更多懂这项运动,对运动推广有长期规划,真正愿意长期耕耘的人参与,一时的热闹总会过去,不想热闹过后一片狼藉,就要做好的清洁者,不想让热度昙花一现,就要做好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