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有可能实现阅读速度的兑变吗?
一年阅读700本的图书,一个普通人能做到吗?一个原本阅读一页内容需要5分钟甚至10分钟的人,有可能兑变为平均20-30分钟读完一本书, 一个月阅读60本以上的书的强者吗?
有人说:“怎么可能?除非是天赋极高的人。”
也有人说,能做到这样的人是“神人”。
就有这样一个“神人”做到了,他就是印南敦史。
印南敦史原来也只是个普通人,他原来的阅读速度就是读一页内容需要5分钟甚至10分钟 ,阅读效率并不高,甚至一度时间认为自己脑子摔坏了。
这样的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一个阅读“神人”的呢?
在《快速阅读法》一书中,印南敦史为我们揭密了。
一、改变“存储阅读”的理念,为“阅读只为邂逅一行文字”而读,为写而读。
原来读书速度之所以慢,主要是因为被传统的阅读理念所束缚,认为“读书就是要一字一句、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记在脑子里。”导致读书变成一个“记忆书本内容,避免遗忘”的过程,因此读书也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且压力巨大的事。
后来作者认识到,读书同呼吸是同一道理的,人只有吸气、呼气相辅相成,才能呼吸顺畅。读书也只有吸收、输出相互渗透,才能成就斐然。
二、]改变阅读方式:摆脱对于“存储阅读”的执着,迈出大量阅读的第一步。
阅读理念转变之后,思想认识突然变得清朗:与其花一周时间仔细阅读一本收,仅记住其中的1%内容,不如同样花一周的时间,快速阅读10本书,记住10%的内容。这样通过提高阅读量来获取其中的“知识片断”,积少成多。这样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片断,在阅读中也将渐渐地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三、采用更轻松的“像听音乐那样读书”的“流水式阅读”法。
音乐是用来享受的,阅读何尝不是呢?
“流水式阅读法”就是像音乐似的去阅读,让书籍像音乐一样在我们的心中“流淌”。这是相较于“存储阅读”而言的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信息化时代最理想的阅读方式。
那么“流水式阅读 ”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1. 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断;
2. 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使阅读似探险,其乐融融;
3. 一行评论:写下对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使“一行感想”唤醒“一册记忆”。
4. 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流水式阅读 ”也有一定的规则可循:
01. 采用“跳读”的方式 ,只阅读序言和目录,仅读开头5行和结尾5行;
02. 确定关键词之后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阅读;
03. 使用令自己舒适的最适合自己的阅读节奏阅读。
阅读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采用“流水式阅读 ”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传统阅读速度慢的困境,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使我们的阅读变得如挖宝般有意义。掌握“流水式”阅读技巧, 可以帮助我们收获“一行的精彩”,邂逅“一行”的喜悦,成就我们的“一行评论”。
你们对印南敦史的这种阅读方法是否感兴趣呢?一起来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