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修的道路上让自己慢慢成熟起来,面对自己要面对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最要的是通过学习让我拥有了智慧,更好的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正是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试想,一个人要为温饱去奔波,还停留在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哪有时间去考虑其它问题。心理问题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正是迈向心理成熟的一步。成长中认知行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个人也喜欢精神分析动力学疗法。动力学认为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身体虽然长大,但是我们的心智并没有发展好,还停留在不成熟的时期,也就是说,你的真实年龄和心理年龄不相符。因此,动力学更强调个人心理成长,也就是做心理上成熟的自己。作为心理成熟的自己,怎样去看待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去应对生活中的这些事。当心理越来越成长,也就有力量去应对生活中的这些焦虑和恐惧,而那些强迫抑郁的症状自然而然就会消减。我想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心理成长。1.关于死亡。很多人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健康情况有了些许问题,于是产生了焦虑情绪,担心未来自己的身体。我照顾过八十七岁的婆婆和八十七岁的母亲,我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自己老了不要麻烦孩子,现在开始好好活着,好好的保护好自己,遇事要想开,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做到这些,当你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恐惧害怕也是正常。2.心理边界。边界不清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与我们至亲,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我们把本应该他们去承担的背负在自己身上,又把本应该自己承担的加在他们身上。虽然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是他们依然是他们,我们自己依然是我们自己。特别是对孩子,以前总有区分不开哪些是该放手的,哪些是不该放手的。通过学习我发现以前看不惯的现在也看惯了,看惯了就会放手了。3.两极化思维。两级化是青年期的思维发展阶段,非黑即白的两极化思维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焦虑。这种把好和坏放在一起的思维模式应该在我们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发展好,但是可能因为我们成长环境的原因,它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一直伴随着我们到成年。这种思维会障碍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影响社会的需要和归属感。4.内心的勇气和力量具有健康成熟心理的人,并不怕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经历的越多,就越成就我们内心的强大,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将从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从小事上慢慢学会承担,可以承受因为坚持自己的判断而带来的压力。5.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自我攻击和对自己严厉的要求让我们痛苦不堪,自我同情可以给自己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允许自己做不好,允许自己犯错,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可以慢慢来。接纳自己就是更好的接纳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