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给孩子提要求最多的人。同意吗?
学生们的寒假,进行中;父母的焦躁,同步进行中。
年前,娃的作业没做几项。娃爸妈考虑马上过年了,娃也辛苦一学期了,那先允许娃痛快玩两天,年后再做也不迟。
这说着,年就过了。过了初五,娃还在逛荡,看电视,玩游戏,看闲书。
初六,娃在书桌上摆出了作业,似乎没见啥进展。神游了,估计心思还在路上。
这娃爸呀,进出娃的房间好几趟,实在看不进去。欲言又止后,一句话扔过去:“我觉得你没有原来那么优秀了!”
“你什么意思?”娃不服气。
“以前的假期,你时间安排得挺好的,也知道自己写作业。现在倒好,一点儿自律性都没有!”
“我原来也不自律,是你们家长管着我写作业,根本就不是我自律。再说啦,我原来就不优秀,现在也谈不上不如原来优秀!”娃一句话把娃爸噎死,扬长而去,然后愤愤地坐在了书桌前。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以为随口一个正当的要求就把孩子糊弄过去。没成想,现在的孩子不是家长小时候的乖娃,现在的娃是新时代的娃,不一样的娃。
娃爸喘息过来,正看见娃妈凶狠地瞪着他。娃爸呆问:“我要求孩子优秀,难道还有错吗?!”
娃妈来做工作:“你要求孩子优秀,标准是什么?”
“标准很简单啊,就是好。”
“什么是好?长得俊?跑步快?学习好?”
“至少得自律,自己管理好自己。”
“什么叫自己管理好自己呢?”
“就是自己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啊!”
“你觉得,你的娃安排好他自己的事情了吗?”
“当然没有,他作业现在还没做几篇,照这样,开学时肯定写不完!”
“你怎么判断这次他就完不成作业呢?”
“你看他那松散的样,能完成才怪!”
娃见缝插一句:“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如何安排我的事儿?我管好我自己,你管好你自己就好啦!”
娃爸针锋相对:“你怎么向我保证,你能做完作业?”
娃不甘示弱:“我凭什么向你保证?向你保证有用吗?”
娃爸哑口无言。这个春节假期,他被自家青春期的娃欺负得够狠。
娃妈继续轰炸娃爸:“你觉得你自己自律吗?”
娃爸:“差点儿!”
“差点儿是什么意思?自律?还是不自律?”
“不自律。”
“你自己不自律,却要求你的娃自律,听着咋这么别扭呢?”
“是,我没资格要求他。那妈妈自律,能要求娃吗?”
“那是他妈妈的事,他妈妈也不会这么直接要求的。”
“那怎么办?就这么放任吗?”
“你做不到的事儿,如果你去要求别人,别人会心服口服听你的吗?”
“悬。那怎么办?”
“口说不管用,那就做呗!榜样的力量!”
“你做榜样还不够吗?”
“我吃饭,管你肚子饱吗?”
“那他为什么不学你自律,却要学我不自律呢?”
“因为孩子要用他的不自律,让你发现你的不自律。孩子是镜子,他懂得什么是自律,就是要做出不自律,让你看到。”
娃爸沉思。“那我要谢谢娃喽!”
“先道歉,再感谢。”
娃爸开始苦读书。
孩子不需要被父母要求,更不需要被父母训练。
父母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会找到他自己的节奏。
人活着,都是为了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找到自己的路,释放自己的动力。孩子亦然。
当孩子找到这种感觉时,他会充满热情,即充满动力去追逐他所热爱的,根本不用你去施压。
父母如果能做到给孩子提的要求,就做给孩子看。
父母如果做不到给孩子提的要求,请确保你真正地相信你的孩子。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很多家长喜欢堂而皇之地要求孩子呢?尤其是期待和要求孩子优秀呢?
因为,这样的家长在小时候被他的父母如此要求过。他只是习惯而已,他在延续家族的传统要求。
还可能因为,这样的家长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想通过孩子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夙愿。美名其曰“我为了孩子好”。
也许有人会说:“我父母从来没要求过让我优秀,我是主动要求自己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什么我孩子就不随我呢?”
请问,你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自哪里?
标准和要求都是外界给的,可能你的父母在你记事前就要求过你,你必须努力,必须优秀,为家族争光,这句话的意义早已进入你的潜意识。
也可能你的父母的确没说过类似的话,但他的眼神会传情达意,你巧妙地收到了。
还有可能,你的父母的确没说过,也没传达这样的要求和期待,但你的其他重要他人,譬如你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他们有可能提及过,被你深深地记下了。
隐性的期待和要求与显性的要求和期待,对被要求和期待的孩子来说,效果是一样的。
父母所谓的正当的高期待,如果超出了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对孩子就是虐待。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的家长小时候收到他的父母对他的要求,就去努力了,就去优秀了,而现在的孩子就不听父母话,就要反抗父母呢?
因为时代进步了。
家长在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孩子收到“你要优秀”的信号后,会认为他必须努力学习,争取优秀。不然,他不会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爱。他为了这个关爱,奔忙了半辈子,而且还在继续。
现在的孩子,懂得更多,力量更大。他深信,无论怎样,他都能得到父母的关爱。所以,他敢反抗,敢做自己。通过反抗,彰显自己;通过反抗,映照父母。
当然,现在也不乏有孩子,不敢反抗父母命,努力在做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因为他不敢深信父母的爱一直都在。
诚然,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纯净吗?
合格的父母,会做孩子的“好的容器”:
1. 孩子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他;
2. 孩子遇到了挫败时,给他支持和鼓励;
3. 允许孩子的生命活力在容器内流动,而不是去阻断和破坏。
合格的父母不是逼孩子,让孩子去实现父母加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要求。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