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总是独树一帜,让人过目难忘。她生长于严重缺爱的家庭,对母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渗透在她许多作品中。在小说《金锁记》中,她就将控制型母爱描写得惊世骇俗又合情合理。
一个身份低微的平民女子嫁入豪门,过上了仰人鼻息的富贵生活,成了严重缺乏爱和尊重的母亲,用金锁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她的两个孩子。
痛苦的母亲养育不出健康快乐的孩子。曹七巧就是那个生于困于灾难,又制造灾难的母亲,在那个用一生幸福换来的深宅大院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她的孩子。
生于那个提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慈母严父对子女有生杀予夺权力的年代。长于伦理纲常封建道德与自由民主开放思想激烈碰撞的变革社会。张爱玲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可见她儿时受的伤有多深,对人性的理解有多么深刻,创新和斗争的勇气有多大。
读完《金锁记》让我们知道,母亲也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她有自己的童年阴影,也有自己走不出的困境。那些解不开的情结,放不下的感情牵挂,对于母爱的光辉都是一种蒙蔽,更严重时会让母爱丧失。
曹七巧一辈子守着瘫痪的丈夫,又被所爱之人辜负利用,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所以当儿子女儿遇到了心仪之人,她是嫉妒而非是祝福,做出不像母亲的行为阻碍孩子们得到爱情。
曹七巧是为了金钱而嫁,也为了金钱守寡一生。金钱至上的她自然会让孩子的健康快乐为金钱让路,包括她自己的幸福。她凭空猜测,疑神疑鬼,认为所有人都如她一样爱钱如命。
她将孩子牢牢控制在身边,名义上是怕孩子被骗,实则填补自己的空虚寂寞。所做的一切无论如何的标榜掩饰,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罢了。她太害怕被抛弃被忽视,只有蜷缩在金色枷锁中,牢牢抓住孩子才觉得安全。
我们多希望像她这样的母亲只存在于小说中,但是我们都知道那只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歌颂母亲的伟大而忽视母亲的自私盲目的一面,不正视错误的母爱问题会使一些小伤害逐渐转化成致命伤,一些小错最终酿成大错。
我们都知道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错了不自知,甚至努力掩盖错误而继续错下去。《金锁记》中的畸形母爱,小说中有现实中很少见,但是错误的母爱方式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
比如有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养老,偷偷藏下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有的母亲在孩子结婚之后,频频插手孩子们的家事。有的母亲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进行各种的打击否定,以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目的无非是怕孩子远离自己,属于自私盲目的控制型母爱。
当然曹七巧那样的母亲,有其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我们仅供阅读警醒之用。当时的社会也有很多开明慈祥无私的母亲,培养出了很多幸福快乐的孩子。如今时代进步了,科学进步的育儿观念下,我们更应该趋向积极阳光,而不能沉浸在旧观念怡然自得。
我在一个文章中提到孩子是他自己并不属于父母,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看来我们很多母亲还是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对孩子有生养之恩,所以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却一直不承认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实际上母亲虽然生养孩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谁也不能控制他,更不能居为己有,父亲也一样。正如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借由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独立的人。
健康的母爱(包括父爱),就是不但要护孩子周全,还要给他远行的力量。就像弓射出飞出的箭,就像老鹰将小鹰推下山崖,就像鸟儿梳理小鸟的翅膀。爱孩子就要让他自由飞翔,健康快乐做他自己,我们只是目送背影坚守在爱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