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都会“飘”。
飘,就是骄傲,飘飘然,得意而忘形。人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被人说中兴奋点(也就是心理G点)的时候,最容易“飘”,最容易忘乎所以,把持不定,这时也最容易暴露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飘了,对我们到底好不好?
飘了,也是暴露我们真实的一面,是我们缺点和弱点暴露的时候。
从大多数情况来说,不好,对我们自己不利。“飘”——弊大于利。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飘呢?
第一,在自己志得意满,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多祷告多自省多赞美上帝多归荣耀给神,我们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上帝给的恩赐,靠自己能的做成的事很有限。你能成点事,很大程度上是运气(或者说是上帝的拣选)的因素,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乘上了一波向上的势头而已,所以,没什么值得嘚瑟的。
把上面这套说辞搞成心理暗示,时时警醒自己,形成潜意识思维惯性,在志得意满的时候,自己就不那么容易飘了。
第二,一个人一旦有了成绩,身边总会有一些阿谀奉承(也许是些不怀好意)的人,他们会围着你,戳你的心理G点,你听到他们的奉承、被戳中的心理G点,就会飘,会失态,会得意忘形,会不由自主地随之起舞。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心理G点,就是藏在你内心深处的兴奋点。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上的兴奋点,这种心理兴奋点,本质上是你内心渴望被满足被认可的某种心理需求。
比如,一个女生花了很大力气,终于让自己瘦下来了,她内心非常希望别人夸她瘦了,这时,被夸“瘦了”就是她的心理G点;
再比如,某青年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是某名校毕业,由于他是花了很大力气才过关斩将考进那所名校,所以对名校身份很在乎,他内心特别希望别人对这样反应:“原来你是那啥大学毕业的哦!真了不起啊,真让人羡慕”之类的话,每当有人这样说,他就会兴奋不已。这时,“那啥大学”就成为他的心理G点。
又比如,一个油腻大叔对某女生有想法,但是又不好意思表白,怕被对方拒绝,也怕被人发现他的隐秘心理而被说闲话成为笑柄;这时如果有人拿油腻大叔和那个女生打趣嚼舌头根子,那么他可能最先进退失据、乱了方寸。这时,那个和女生的关系被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成为他的心理G点。
一旦被人戳中心理G点,人就很难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而陷入被动之中。
因此,掩藏、淡化自己的心理G点就成为一项基本功。
这里需要提一下“钝感力”,就是用钝感力来削弱心理G点对我们的影响。
1、练习“面无表情”,“扑克脸”,对着镜子,深呼吸,眯起眼睛,深呼吸,心里默念“这也算个事儿?”“就这?P都不是,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每天平静甚至有点木讷地看着自己,自己心里再如何翻江倒海、思绪万千,但脸上没有丝毫反应;这样做是有些反人性,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要想在世上立足,立于不败之地,不就是在不断地和人性对抗,从而驾驭我们自己的人性吗?
2、提升认知,预先演练,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预判,制作预案,提前准备各种反应表现和说辞,提前预演,一旦别人触发了你的心理G点,自动切换到相应预案,自己象留声机一样无表情无任何情绪波澜地应对。这种预案式的应对多了之后,你对心理G点也就不再敏感,对被人戳中心理G点的你,就会产生免疫,以前那种一旦被说中心事就进退失据、患得患失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3、对于情绪的宣泄,找到自己的方法,最好是自己独自来解决自己的情绪,比如,独自一人去骑车,骑车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唱歌,大声说话,说什么都无所谓,反正旁人也不能拿你怎么样。或者独自一人去爬山,去徒步,换一个环境,换一种心境,对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绪心理很有帮助。但是在人前,肯定要保持对我们最有利的状态。
4、撑大自己的格局,有意识钝化和消解自己的炫耀和攀比心理。炫耀攀比心理越强的人,越容易被人戳中心理G点,也越容易“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字,用写字来扪心自问,哪怕在纸上乱写乱画,对于治愈经常发“飘”的心理,很有帮助。
让自己不“飘”,本质上是用行为策略、心理策略钝化自己情绪的敏感部分,经过一定的自我训练,内心深处那些敏感的心理需求将变得越来越不敏感,也就越不容易因为一点小事“飘飘然”了;可以说,控制自己,运用心理策略,让自己不“飘”是一项必须的生存技能,就像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样。
最后,我们的目的是控制和钝化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不被人带节奏,才能让我们的情绪为我们自己所用,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不容易被打破,我们不暴露弱点,别人想通过心理战打我们的主意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That's all.
JESUS LOVE YOU
KEVIN.H.STEWART
May-2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