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赖之余信手翻了翻《红楼梦》,恍惚间有种隔世的错觉。都说世事如梦,繁华过眼皆做尘土,生死疲劳,贪欲二字足可做解,却是再也回不到幼时的心境,以及那近乎膜拜的推崇与信仰。
那个时候的自己啊,有段时间,似乎很喜欢宝钗。这个白脸的女曹操,长袖善舞,待人接物处处透着的都是大家闺秀的气度。没有人不喜欢她,没有人不愿意和她相熟。恩,不错,那些时候,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不要那么漂亮,不要那么有才情,不需要宝玉那样的人来爱,来疼。只要能够洞悉人情,练达世故,便于我足够。
是这样的呢。
又有一段时间,我想成为晴雯那样的女子。哪怕生得卑贱,纵然被人骂讨人嫌,甚至于命比纸薄堪堪一株野玫瑰,也落得心比天高。
至于再年幼些时候的点点臆想,更是变幻莫测,从来没有个定时。
而如今,再回头看这本花了四十余载,呕心沥血,饱含曹雪芹一生心气的《红楼梦》,心心念念间,不带半点不由人的执着,没了曾经的泫然泪下,没了多少年前懵懵懂懂的暗自嗟叹,多了的,不过又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一杯浊酒一壶清觞的愉悦与苍白。
上至王孙贵族,下及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无一不涉足,无一不囊括,曹雪芹,你批阅了这么多年,青灯一盏,粗茶一壶,摊开了的是粗制的纸卷,提起的也不过是一支用秃了的毛笔。我一直想知道,当你笔下记录的点点滴滴的贵族兴衰细细描刻在这古卷之上,你的心情,你的心境,该当何如?
你也曾是贵族,你的幼时,绝不比衔着宝玉出生的纨绔子弟要差。写着他,是不是,也照着你自己?
这般落魄,这般无辜。这般,心酸。
你应该是不记得的,那时候你还小,祖父下狱你不记得,家道中落你不记得。丫鬟小姐怀里的温柔乡,你理应也不记得。这般那般的不记得,你又如何能写出这样的倾世巨著?
我一直自私地以为,你应该是记得的,记得这世态炎凉,记得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满目疮痍。
你写下了《红楼梦》,你的笔下,不只有这荒唐痴傻的贵公子,还有那四百多个有名有姓性情纷繁却终究逃不过一个个被草草地记录在那金陵册子上的命运的,女儿。
你是饱含了多少的眼泪,才能字字泣血。
我从来不以为你那没有结束的结局会是一场春华秋实的圆满,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才是真实的,才是最好的。
人都死绝了,留下来的,也都是行尸走肉般的存在,哪怕有那么一个两个的所谓的美丽,也不过是一副空壳子,结束了的,没有再复兴的道理了。
所以,我总是不自觉地想,你的一杯清盏,一方桌案,或许,就这样,成了你这一生一世。
难道没有不甘过吗?难道,没有怨天尤人吗?如此才气,明明曾经高贵得不可方物,就这样蜷缩在这一方天地,如何心安理得,又如何捱过这注定寂寥的漫漫长路?
似乎有一声嗤笑从耳畔划过,微不可闻,短促而夹杂着丝丝惬意。
就算不甘,又能如何?难不成,你要教我纵身跳进这十里秦淮,好洗脱这一世风尘?
活着就是活着,所谓钱财种种,不过过眼云烟。生来不曾有,死时,同样也是带不走分毫。
做人啊,不必太聪明,不必太执着,过刚易折,这般浅显的道理,我相信你能懂,只是你不愿意去尝试。
还记得那个被自己的聪明害死了的王熙凤吗?说她说得太多,我们来看看她的女儿吧。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却生了这样一个傻气的孩子。王熙凤后来死得凄惨,巧姐却可能算得上是所有女儿中命理最好的一个。想想才是真讽刺。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