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新时代新征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调查研究需广调查、深钻研,通过先谋后动、深挖细改、查改相促,调研出实情、实招、实效。
先谋后动,调研出实情。“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在“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基层,开展调研准备工作必须充足,当地的人口分布、风俗习惯、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等大方向要做到胸中有数。广大党员干部做调研,不能仅仅满足“被安排”,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走访调研中需坚持先思后行,明确调研的侧重点和切入点,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广泛收集整理群众通过热线、网络留言、投诉信箱等集中民生问题,进行问题的分析、研究,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对问题进行比较、凝练、转化,初步制定调研提纲,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深挖细改,调研出实招。“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不能搞“盆景式”调研,办公室前高谈阔论谈政治,不能“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广大党员干部调查研究需去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走访调研,从群众普遍关心的上学、住房、交通、卫生、养老等问题出发,在“七嘴八舌式”的琐碎信息中“剥茧抽丝”摸到实情,听到真话,获得“第一手资料”把群众真正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将“群众呼声”变为“政策哨声”,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和“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将调研成果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查改相促,调研出实效。“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衡量调查研究开展得好不好不能只看调研次数、材料厚度,关键还是要看问题解决的效果、人民满意的程度。广大党员干部要需深入对政策的研究,及时梳理调研材料,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逐一销号。同时,要做好督查回访工作,定期进行跟踪问效,确保调研工作成果能够再深入、再转化、再创新,成为改进和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做法经验化、探索系统化、措施制度化,实现“调、研、用”良性循环。(通讯员:刘加地 福海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