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班级的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这段时间以来,班级里的同学乖巧了不少,但是不是从心里上认同老师的教导还有待考究。现在班上上课让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们听老师话,不敢上课玩笔、讲话等等那是因为老师上课基本靠吼,惩罚孩子基本靠揍。这也是我不想看到的局面,他们怕的是老师生气、怕的是老师用戒尺敲打手心,而不是怕违反规则、不懂礼貌、不学无术。这样的惩罚方式治标不治本,而且“捣蛋”的孩子根本不怕。更不用说什么罚站啊,不许上课之类的事情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待他们应该是不同的。不能轻易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这是我最近的感受。我尝试着跟班级几位让老师比较头痛的孩子深聊了一下之后,发现孩子有所改变。在课堂再及时表扬他,他也可以做的很好。只是有时候会被当时的气愤所蒙蔽自己的双眼,失去理智,把自己气得半死。
管理的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前辈的指点,书籍的学习。方向性的东西能够在前者的建议和帮助下找到,但具体的办法和细节还需要自己琢磨。每次看到《正面管教》里的方法写得那么好,但是总感觉自己用不出来或者想不起来。一个是书看得太少,只用一本书想来教好一个班级还是不现实;另一个确实是自己的修为还不够,急、燥是最明显的一个表现。这本书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什么撒谎、自私、调皮、笨,这些都不能存在在我们的意识里。一定不能在心里对孩子生出厌恶的感受,因为他们能感觉到。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更加突出而已,我只是暂时没找到引导他的方法。如果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意识,对孩子来说不公平,对家长来说是烦恼,对老师来说更是教导他的阻碍。
成长的道路还很长,感谢一路上给我帮助的贵人和一路上督促我成长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