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莫布森(Michael J. Mauboussin),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圣塔菲研究所核心成员,研究领域横跨心理学、竞争策略、金融、管理、复杂系统理论等,是当代复杂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在《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中分析了现实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直觉思维”。这篇文章将说道说道其中的三个“思维坑”,分别是:隧道视野、事后诸葛亮、带羽毛的飞机。
坑一 隧道视野
有一匹马和一头驴是好朋友,马负责出行,驴负责拉磨。有一天马很兴奋的跟驴说“兄弟,我要跟主人出远门了。真是让人期待呀!”“出远门呀!我可不羡慕,外面日头大的很,还风餐露宿的。还是在家里呆着舒服,我只要天天围着石墨转就可以了。”说完驴就呼呼的睡了。
过了十几年,马回来了,它热烈的拥抱了老朋友。驴显得很憔悴,很劳累,苍老了许多。马却容光焕发,风吹日晒让它变得更提拔和英俊。马跟驴讲了自己一路上的见识——青山绿水、繁华都市、雪域草原,还有各种有趣的人、动物、植物。驴听得很陶醉,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
启发:不要局限在狭小的自我思维里,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可能你就会发现困住自己只是一方水洼。
坑二 事后诸葛亮
百度知道说,事后诸葛亮:事前无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的人。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谑语,讽刺那些自作聪明放马后炮的人。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放马后炮的人吧。但是下面的话是不是常常听到,或常常从自己的嘴里出来呢?
我早就知道,XXX不可信。
那个青苔很滑哒,一看就知道,摔倒了吧!
一看就知道那个是坏蛋啦,哪需要这么严密的推理。
“事后诸葛亮”当久了,会让人错误的高估自己。
破解小妙招:记录自己的决策思维。在做每个决定时,写下Why(为什么这样做)和What(期待的结果),并在事后及时记录总结。
坑三 带羽毛的飞机
人类的飞翔梦最早始于文学艺术,如雷震子、丘比特、霓裳羽衣曲。接着开始了早期的尝试,风筝、竹蜻蜓、载人气球、滑翔机等,直到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行者1号”正式拉开飞机的序幕。
从羽毛到飞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观察、分类、定义的过程。如果一直陷在羽毛里,或许就没有现在的飞机了。
有句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科学解释,飞蛾是在夜间飞行时,通过与月光保持固定的角度,来躲避蝙蝠或绕开障碍物。当飞蛾错误的把“火光或者灯光”当成月光时,依旧保持固定角度飞翔。结果要么就是被火苗灼烧,要么就绕着灯一直飞,知道精疲力尽的死去。如果飞蛾会思考总结,是不是结果不一样。
启示:当我们想达成一个目标时,需要做到这三步——观察、分类、定义。就像找女朋友,先观察(女生有很多),再分类(性格、品性),最后定义(女朋友、女性朋友)。
反直觉思考,让你跨过思维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