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村子里最不缺的便是狗了,就是那种低眉顺眼,温驯的像受了委屈似的小草狗。它们低着毛茸茸狗头,贴着墙壁走,偶尔被闲人们踹了两脚,也是呜呜的叫,夹紧尾巴,小步快跑的闪的远远的。每每到红白事的时候,狗儿们总是第一批到到与最后一批离开的客人。村里人往往是吃着尽兴的时候,伸伸坐乏了的双腿,就会碰到那毛毛的狗头。往下一瞅,才发现一群狗仔也在撅着屁股,摇着尾巴一个劲的大快朵颐,淳朴乡人们也不赶他们走,最多带着几分调笑的骂道:“这帮狗崽子。”语气就像教训自己家孩子一样。得到人默许的狗们便也吃的更欢了。人的笑骂声,碰杯声还有狗叫声便在月色里渐渐的发酵了,月光也醉得躲进了云里……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今天怕是很难见着了。倒不是因为狗变少了,只是那时的狗都是不上链子的。不像现在,大部分的狗都被那不到一米的绳子未在狗窝庞大一亩三分地上,只有一早一晚像囚犯被拉出来放风似的遛狗生涯。每每看到那些狗们,我都挺同情它们的。狗的生活哪里是这样的?是狗,就应该在田埂上四腿撒欢的跑,就应该在灶台边的稻草堆里美美得睡觉,就应该和老猫打架,在乡人一声大吼中跑的不见影子………这就是狗的生活,狗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自由,哪象现在,替狗找医生,喂进口狗粮,还为它找造型师……这样,狗很累,人也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