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
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每人就有两个想法。
我想,这句话,同样适应于故事。这不,开学第一天我们的故事就有了,而且一来就是几十个故事。
假期里布置了孩子们记录一件让自己自豪的事情,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可以是开学第一天在班级分享出来,有31个孩子在台上讲出了自己的故事,不得不说,有了上个学期阅读分享的铺垫,孩子们在台上明显自如多了。有时,必要的语言训练还是要有的,即便可能有时被当成坏人,小小的“逼”一把,倒是能逼出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多了一些心儿怦怦跳的瞬间,把校园生活点缀的别有一番韵味。
和上学期阅读分享不同的是,这次上台的方式是优先举手自愿分享的,等到没有举手的再按学号来。和上学期阅读分享相同的是,每个孩子在台上分享后我都会给予一段点评,其实也算不上是点评,充其量算作上一种情感上的呼应吧!
孩子们的分享,即便是相同的蛋炒饭、做菜、骑自行车,也各有各的特点。每个孩子的分享都可以用一个最字来形容,最有意思的、最意想不到的、最有创意的、最受同学欢迎的、最忍俊不禁的等等都可以形容,也都不够形容。
你听,小卢同学看着油锅里兹拉兹拉的油响,害怕地躲在一边,最终克服内心恐惧,成功出锅热气腾腾的蛋炒饭。一向好奇的小蔡,居然还会怕蓝色的火焰,不敢点火,准备的过程中也是鸡飞蛋打,浪费了不少,丝毫不影响自己品尝到美味的炒饭。
当然,黑暗料理也是有的,做煎豆腐放了一包盐的睿,麻婆豆腐下不了口的萱、果茶味道怪怪的刘,这又何妨呢?倒掉,重新再来一次,吸取上一次的经验,重新制作,美味如期光顾自己的味蕾。想必在这过程中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道菜,而是败不馁的勇气。
从蛋糕这种事物上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主持家人生日宴不紧张,成功获得宾客的一致好评。从不敢骑自行车到一学就会,自带运动天赋。小吃货馋别人的棉花糖,那就自己撸起袖子做,既解压又解馋,何乐而不为。
还有那第一次一个人坐地铁的宸、第一次单独带熊孩子-弟弟坐飞机的琦、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感概科技的发达、第一次学包饺子的麟、找到作为解放军战士的亲人的勋章,听老一辈讲那些过去的故事,好奇心驱使将家里某个不起眼角落里的小虫用水驱逐出来了,假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背后运球了,可以独立翻译文言文了,可以煮面条了,成功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把小怪兽封印,哪个经历不是自豪的,哪个经历不值得被记录呢?
分享的人在台上讲故事,用碎片化的文字串联起自己的高光时刻。希望这样的一道光,能够在开学的第一天注入一种力量,托举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而我们在听故事,或侧耳倾听,或低头不语,或抿嘴示意,或忍俊不禁,这都是我们在故事里找自己的形式。同学们在找自己相类似的经历,我在找可以激励内驱力的点的同时,也在唤醒我自己那些消逝的童年记忆。一节课有余,就这么在欢声笑语叽叽喳喳中过去了~
时隔两年,在身份转变的这两年,在输出和输入都为零的两年,再次营业一边回想这些故事一边敲击文字,像是蹒跚学步的孩子,看着敲出来的这些少了文采,少了意蕴,朴素的文字,五味杂陈。但又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开始,那就是成功,那就做一只犟龟,慢慢地,慢慢地,从流水账的记录开始,总会在路上找回那些失去的文字能力,为勇敢的自己举办小小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