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宋明理学》笔记之“张载与程颢”
正文:
四.穷理与尽心
很重视穷理以尽性的说法。强调理的客观性。穷理是手段,尽性是目的。
提出“变化气质”“胜其气习”说。人的为学不仅要穷理,还要克胜气习。
还强调“尽心”。要对宇宙和万物有所了解,就须努力扩展自己的思维,超越感官的局限,以彻底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这就是尽心,这叫做“大心”。感觉经验是理性思维的基础,人的认识都是由“合内外”而形成的。
五.民胞物与
《西铭》-人是由气构成的,这构成人的气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气。宇宙的一切都无不与自己有直接的联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是个体应当实现的直接义务。-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具体内容-天人合一的境界。
民胞物与-四为
第五章 程颢
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强调道德原则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注重内心生活和精神修养,形成了一个代表新的风气的学派。
一.天理与道
“经”与“道”的关系。“经所以载道也”→针对经学的训诂学风
“知道”-“道”→儒家的精神传统-圣人之道及以求圣人之道为内容的学问-“道学”
“理”是二程思想的核心,整个宋明理学继承了二程对“理”的这种重视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基础不是气,而是理。
天道(自然法则)、物理(事物的具体规律和性质)、性理(人的道德本质)、义理(社会的道德原则)。“性即理”→人性就是禀受的天地之理
统一于普遍的“天理”。“天”→宇宙的普遍法则
物质具体-形而下,普遍抽象-形而上。区分普遍与特殊,区分理和物、道和器,是哲学的重要方法。“道”或“理”,是理性思维的对象-“要在人默而识之也”。
二.浑然与物同体
仁在根本上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与万物为一体”“浑然与万物同体”。
基本特征→要把自己和宇宙万物看成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把宇宙每一部分看做与自己有直接的联系,甚至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与张载同→张“视天下无一物非我”;与张载异→程“实有诸己”,张 气一元论。认为仁者并不是仅仅把自己“看成”与万物为一体,而是必须把自己与万物切实的感受为一体。强调“不须穷索”的直觉体会→“仁之体”,“大乐”
P92
程颢,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附: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81日
日阅读:读《宋明理学》《梦与真》,现在进行时。
日锻炼:
总结反思: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