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随着音乐付费兴起之后知识付费开始疯狂的涌现出来,或许有些人还感觉不到什么是知识付费。但最近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付费阅读还不够警醒你么?
一、什么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知识付费是让知识的接受者付出相应的成本。同时,知识付费还有较为广义的定义,即在知识的流通过程中任意形式的直接资本注入。
知识付费公司可分为知识电商、社区直播、第三方支持工具、社交问答、讲座课程、付费文档、内容打赏、线下约见等类型。自媒体、教育培训、传统媒体、出版通常是知识付费业务的主要载体。过去一年内典型载体-自媒体,自媒体与知识付费两者在2019年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这几年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头条等等,无不为自媒体知识付费开辟了灿烂大道。
个人IP比较强大的媒体人一个月的收入少则需要你艰苦奋斗几十载,相比较下个人IP不是特别突出的人为了吸引眼球绞尽脑子。
二、强IP比弱势究竟厉害在哪里?
强者形成了流量矩阵,产品矩阵,团队矩阵,人脉矩阵,已经圈起了自己的流量圣地,或者说强大的先动者优势,可以做综合化运营。后动者虽然以较低的成本掌握了先动者的优势,但是先动者的垄断地位是很难取代的,通过做出他人无法企及的方案,才可能某种程度上缩小差距。这个理论也很好证明以上的现象。
2015年以来,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逐年增加。2018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2019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将达3.87亿人。
知识付费现在仍然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收入也是非常的客观。起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大放异彩。短短几年之间知识付费行业超越了部分传统行业成为变现的主力军。知识付费相对于IT、高薪行业来讲门槛较低,但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思维。这也是吸引大量人涌入的关键所在。一个付出知识,一个付出金钱何乐而不为?
三、知识付费存在的问题
孟德洋(青松基金投资副总裁):今天,我们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聊一聊我们对知识付费赛道的看法。三四年前大家说知识付费解决焦虑问题,随着时间推演,很多人说知识付费的背后是在贩卖焦虑,大家觉得原因是什么?
吴丽(微影资本执行董事):前两年整个知识付费市场还是鱼龙混杂的状态,有很好的内容,也有很糟糕的内容。其中,不乏有为了变现,而刻意去贩卖焦虑的。
必须要承认,知识付费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不乏有大神为你指点迷津,夹杂在其中是一些刻意贩卖的焦虑。当前的知识付费也是一种快消,与快消不同的是知识这种特殊的商品。让用户或者买家真切感受到你所提供业务的价值感,才是在这个行业立足并长远发展的一剂良药。
IP不鲜明的个人小型作者,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完成一次次的创作。每个平台还没开始就中途夭折也不再少数,门槛低的同时放弃也比较容易。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退堂鼓艺术家。
下面在来谈谈客户:对于没有让他们付出某种利益的情况下,这个群体毫无疑问不回去珍惜你的创作的内容。付费之后或许会起到反作用,导致客户更不会去付出部分的物力来用鼠标点击那串或许对自己有用的文字游戏。
四、知识付费目前的瓶颈:
1. 爆款越来越少,积累流量的速度趋于平缓。
像几年前那样动不动10w+的购买量着实达不到,可以付费的业务越来越少。整个行业目前比较稳定,期待下一个风口的出现。
2. 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付费咨询。
不止付费咨询的潮流受阻,以前挤爆的实体店也是一家家关闭。人们更愿意把可支配资金使用在旅行消费上,注重自己的眼界而忽视了思想上的攀登。
五、“过气”的知识付费,现在做还晚吗?
Never too late.真正属于知识付费的子弹刚离开弹膛,让他在飞一会。很多人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去兼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但是马特奥这个IP很快开始初具了一定的规模。明知道自己并非天赋异禀,但也可以落得一个大器晚成。做知识付费需要持续的创作以及够硬的质量,这两点也是将一票人拒之门外的拦路虎。
或许各个平台都在调整自身的知识付费结构,来留住用户群体的同时在激流中前进。最近讨论最频繁的当属微信公众号的付费功能,对这个测试功能的出现是褒贬不一。这更像音乐付费时那样,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音乐需要版权,知识需要付费才会让更多人珍惜别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