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些父母天生就是不信任孩子的,常常是这样的不信任破坏了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加叛逆。
如下面的现象:
放学后,亮亮一脸不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批评他了。妈妈马上说:你一定干了什么坏事吧?亮亮抬眼看了一眼妈妈,提高声音说:我什么都没干!妈妈说:我不信你什么都没干老师会批评你。亮亮一脸委屈地扭头回自己的房间,很久都没有再出来。
这个场景是不是在很多家庭都出现过呢?孩子经历了一些不高兴的事,想找人倾诉时,却不得不再经历一次委屈。这样非但不能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正确的方法是:
首先表达理解,但要向孩子核实理解是否正确,然后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或者我们可以告诉他自己也经历过这种事;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经历了以上的交谈,孩子应该很愿意和你交流想法;最后,引导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想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可以给一些建议,直到双方达成共识愉快结束谈话。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前提下,赢得孩子。
通常,当孩子发觉被倾听和理解时,他们就受到了鼓励,愿意采取合作的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曾经有过一些小过错,就在一旦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就理所当然的做出主观的判断。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问题所在,给孩子共情,然后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相信孩子的潜力。
我们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孩子增强自信,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