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听上去好像要写惊悚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
当事件发生,当下的热烈讨论,喋喋不休,侃侃而谈,到最后自己的意识夹带他人的想法,开始慢慢发酵,一个更为成熟,完整的思考开始在脑子里面生根发芽,开始一朵智慧的花,往往这个过程都是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甚至是孤独的场合下促成,最后再去看待整件事情,可能在大众舆论的背后,你会开始有一些特别的,或许是更深入的,亦或是截然不同的想法。
隐藏在人群背后的目光,也可以理解为不同于社会舆论的自己深刻的见解,或者是自以为深刻。
我曾经有过一段历时很久的思考,关于乞讨。
记得我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曾在周记里面写过上门行乞的人,班主任给我的评语是——小心他们是骗子;一向内敛的我竟然在老师评语后面回复(现在想来,像极了如今各大论坛,贴吧的回复形式)——即使他们是骗子,也是因为生活所迫,言下之意是生活的确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才会行乞的吧,追究骗不骗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大抵也就是一些零钱,几碗米饭。
我还记得,但是开门的时候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佝偻着背,两手呈出弯曲状态,不断地抖动,她的脸我早已记不得了,但是从侧门看到她的场景,依旧记忆极其深刻。
到后来,在乡下又涌现出街头卖艺的侏儒,或唱歌,或杂耍,总能引起很多的围观,大家都会给几块钱; 我在高中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坐轮椅的妇人带着她五六岁的孩子,唱了一首“上海滩”,歌声浑厚,直击人心,我被她唱得心脏都是颤抖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也不知道是不是音响太响的缘故,鬼使神差的把自己全部的午饭钱—20块钱,全部给了她。最后饥肠辘辘地回了学校。倒也不是可怜她,真的是被歌声给震住了,与之前热门的中国好声音当然也是没得比的了。
直到现在,地铁站行乞蔚然成风。
他们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的残疾,断手断脚早已司空见惯,每个行乞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让人触目惊心的装备;还有的带着一个孩子(是否己出也是无从得知),用最简单的乐器唱着最蹩脚的歌,拉着蹩脚的曲,三步一跪,九步一拜,不断地挑战众人的神经。
我无从得知,时下过客伸出的手是施舍,还是被迫,抑或是自我的慰藉。行乞者真真假假,如果连施舍也要分辨这种,会不会太可悲了点?对他们来说,或许行乞不仅仅是一份生计,一份职业,还有对一种社会心理的利用。
有的人好像捐了几块钱,就会自以为变得崇高起来,好像拥有了一份别人无法企及的品德,把自己当成了爱心无极限的“救世主”,妄想用几块钱来购买他人一生践行的东西,不可谓不可笑。有的也是出于自身的自我救赎,还有的仍旧身处于施舍者与行乞者两者身份的对立……
也正是因为大千世界各种光怪陆离的心理,行乞者不仅大行其道,看上去甚至还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又一次深刻验证了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我持有的态度亦是不断在发生变化,发展到最后,我最不希望出现的想法也曾经出现过——各取所需。多么刺耳的评价,现实到让人觉得可悲。
或许现在会变得温润一些,做自己。很多东西你以为自己已然看得透彻,往往事过境迁,才顿悟之前的言语如此苍白空洞,身处繁华世间,永远都不必看得透彻。
倘若自得其乐,群众的眼睛即使不怎么雪亮,会比隐藏在人群背后的目光快乐一点吧。
愚实在是一种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