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论》
《坐忘论》是唐代高士,道教上清派司马承祯祖师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道教经典。书中强调生命的宝贵,主张养生莫过于修道;修道在于静心;而静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忘”。书中阐述的坐忘之法,是一种很好的保持性灵宁静安详、破除烦恼和回归真我的修炼方法。
司马承祯祖师像
《坐忘论》
断缘第二
故经云:“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我但不唱,彼自不和;彼虽有唱,我不和之。旧缘渐断,新缘莫结。醴交势合,自致日疏,无事安闲,方可修道。
故庄子云:“不将不迎。”为无交俗之情故也。又云:“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若事有不可废者,不得已而行之,勿遂生爱,系心为业。
【解释】
因此道经上说:“开放自己的耳目口鼻以达到博见多欲,想成就一番世俗的事业,这是终身不可救药的。”只要我自己不主动提倡做事,别人自然不会前来应和;即使别人有所提倡,我也不去应和他,旧的尘缘就会逐渐断除,新的尘缘也不会产生,酒肉之交、权势之友自然会一天天疏远。做到了安闲无事,才可以修习大道。
因此庄子说:“既不去主动送走万物,也不去主动迎来万物。”这就是因为已经没有与世俗交往的念头了。庄子还说:“不要做虚名的傀儡,不要做智囊,不要被俗事加重自己的负担,不要被聪明才智所主使。”
如果遇到非做不可的事情,那么就以一种不得已的态度去做它,但不要因此而产生爱恶之情,从而把这件事情记挂在心里以形成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