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
两军遭遇敢冒险
飞将李广未封侯
李广是汉朝最勇敢善战的将军,他一生和南侵的匈奴军队,大大小小打过七十多仗,匈奴人都怕他,称之为“飞将军”。将军箭法高明,身手格外矫健,带兵也很有办法,流传着许多惊人的故事。有一年,匈奴骑兵攻入雁门关,到处抢劫,还跑到皇帝的兽苑里抢马匹。汉军进行抵抗,结果大败,死亡两千多人。匈奴人更加得意了,一直打到内地。
一天,当了上郡太守的李广,带着百多骑兵,侦察敌情。刚转过山头,突然发现黑压压一片匈奴骑士,直朝面前扑来。部下一时紧张,不知如何是好。李广略一迟疑,招呼大家继续前进。
这时候,敌兵也发现了李广,以为是出来侦察的先头部队,大队人马可能在后面掩藏着,同样十分惊慌,不敢前进,他们迅速地抢占两边山头,列成阵势,观望等待。汉军面对无数敌骑,心中胆寒,不由自主地想掉头退走。【-144.6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陇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拦住大家,冷静地说:“古人说过,两军相遇勇者胜。今天,只有勇敢不退却,才是唯一的生路。人不怕死,就会冷静沉着了。大家想想,后面的大军还隔几十里,我们要是撤退,没有后援,敌人一个冲锋,一阵乱箭,只有全军覆没,剩得下一个人吗?我们不走,敌军怀疑我,们的后面理伏着大军,就不敢过来了。”挥手要大家继续前进。【-144.6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
只隔里把路了,李广叫军士停下,统统下马,卸掉鞍子。那些马儿哪里晓得厉害,有的在沙地上打滚,有的在路边啃草,悠闲自在。战士们也装作没事的样子,心里可急得火烧火炼:“敌人隔得这么近,又那样多,要是突然冲来,该怎么办呢?”【-144.6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李广拍拍身上的灰王,笑着给大家壮胆:“敌人估计我们会走的。下马休息,硬不走,没有后援,谁敢冒险?他们当然更加相信我们是来挑衅的。”果然,相持半天,敌骑始终没敢前进半步。【-144.6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下午,匈奴的一个白马将军,带着一彪骑士,缓缓走来,看样子打算进攻。李广飞身上马,招手带着十几个兵士,迎头冲去。他看得真切,引弓飞箭,嫂地一声,白马将军翻身落马,其余的人不敢停留,掉头纷纷退走了。【-144.6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李广转身下马,解开盔甲,躺下休息,也叫战士们一起坐下。敌军越发狐疑,不敢再出动了,这样一直僵持到天色暗淡下来。半夜了,星光满天,清风拂面,李广叫大家打开干粮袋,尽量吃喝,补充体力。敌军一直盯住这帮人,看他们那么从容,认定旁边藏着军队,有可能乘夜劫营,很不放心,便趁着夜幕的掩护,悄悄撤退了。直到天亮,李广才命令大家上马,从从容容地返回大营。【-144.6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后来,李广当了骁骑将军,在云中郡屯驻,匈奴人很害怕,始终避开,不敢南侵。李广带兵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平时行军走路,不讲究行列整齐,也不强调一天要走多少路程,遇到好的水草,就地宿营,不点名,不排队,不打更,也不放哨,只派出侦察兵到远处曝望,注意附近的动静,让战士安静休息。他不重视什么文件报表,一律从简。部队的气氛特别活跃。【(-134)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车骑将军程不识,也是一位名将,屯驻雁门,跟李广形成椅角之势。他的带兵风格恰恰和李广相反,十分注意军风纪律,严格管理制度,样样有条不紊,谨慎小心,请示报告,一丝不苟。匈奴人也怕他,不敢沾惹。程将军曾说:“李广治军太随便了,敌人如果突然袭击,很有可能出问题。不过,军士愿意跟他,很自由,很痛快,能出死力。我呢,风纪虽说繁琐,但没有漏洞可钻,敌人是不敢碰的。”两人比较,匈奴人更怕李广。因为他总是来去无定,出其不意,难以捉摸。士兵当然更爱李广,对程不识的那一套很是害怕。【(-13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李广也有吃败仗的时候。公元前130年,匈奴骑兵劫掠上谷郡。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四路出兵。卫青冲到匈奴的根据地龙城,小有战果,其余三路都打了败仗。李广被胡骑抓住,当了俘虏,盛在一张网兜里,两匹马左右拉着网绳,李广躺在网中间,软软地,不作声,装死相。走了十多里,胡兵松懈了,李广乘机一跃而起,呼地耸身上马,一手抓过胡兵的弓箭,一手抢过马鞭,顺带掀翻胡兵,扬手鞭落,南向飞奔,很快就回到队伍里了。
这次失败,本该要杀头的,后来汉武帝决定,让李广用过去的功劳抵罪,他从将军又变成老百姓了。
第二年,匈奴兵更加猖狂,武帝只好再起用李广,驻守在右北平。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都很紧张,不敢出战,称他为“飞将军”。时光飞快,一晃十年过去,李广到了花甲之年,跟儿子李敢一起,经历过许多次生死危难,却没有当过高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遣五十万大军,北出沙漠,想来一次大扫荡。这时,李广还是郎中令,皇帝的卫队长官。他要求上前线,武帝看他须发也白了,不答应。经过多次请求,才任命为前将军,受大将军卫青指挥。这次,卫青大获全胜,而李广却迷了路,没赶上参战。【-119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不及单于战。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
卫青要他回营交待失机的原委,李广答复说:“我的部下都没有责任,是我指挥不好。”【-119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
他为自己的失败而痛苦。他召集将士,老泪纵横,向大家倾诉:“我终生和匈奴拼命,大小七十多次战斗,出生入死。这次有幸,跟大将军一起,正面进攻单于。可是,大将军却要我迁回出击,不许当面迎敌。仗打完了,我却迷了路,没看到一个敌人,真是天意啊!我六十多岁的老头子,难道还去公堂对质么?”【-119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其实,卫青多次拒绝李广打先锋的要求,是受皇帝的嘱咐:“李广老了,命运也不佳,莫让他正面当敌,免得冒险出事。”至于迷失道路,本来是偶然的事,李广却认为是天意。
他想想过去,廉洁奉公,一切赏赐分给部下,衣食住行和战士一样。沙漠里找到水,先让战士喝,一个不喝足,自己不沾水。战士不吃饱,自己不吃饭。每次打仗,凭一手神箭,敌人闻风丧胆。可是仗打完了,检查反省,又总是有些小漏子,评功受赏没有份。【-119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四十多年,始终是个二千石的官。部下多少人封侯受爵,自己竟不沾边!如今还落得到法庭对证,不是天意是什么?人可以死,人格不可侮辱,窝囊地活着,有什么意思?他想到这里,再也不愿想下去了,竟抽出佩剑,自刎而死。【-119遂引刀自刭。】
一代名将就这么轻易地离开了人间。凡是听到消息的人,莫不掩泪痛哭,为他伤心,为他不平。【-119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后人也为他叹息:“李广难封缘数奇。”①意思是说他的命运不好。究竟是命运不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千秋万载,任人评说。
①“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老将行》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