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演义式解读:儒家主张施“仁政”,反对严刑酷法,更反对杀人。古代那些聪明智的人,就象儒家中描写的尧舜禹汤武等圣人那样,虽然有神威和武力,但却很少杀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们掌握了帝王之道,能“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按照陈梦雷的解释,因其“神足以开物,知(智)足以成务”,故有“聪明容知”,因其掌握了“吉凶之断”,故有“神武之决”,其能“与民同患”,故有“不杀之仁”(《周易浅述》)。所以儒家主张“不杀”而施“仁政”。
而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说:“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您治国理政,怎么用得到杀人的办法呢?您果想做善事,老百姓自然就会做善事。君子的品德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草,草随风倒啊。”显然季康子还没有学到帝王之道,不懂得儒家治国的精髓。
将“君子之德”比喻为“风”,“小人之德”比喻为“草”,草随风动,上行下效之象。与前几章季康子问改,问患盗可以并起来读。
再扯扯《易经》讲“君子之德”比喻为“风”的。《周易・说卦传》云:“巽为风。”巽卦一阴居于二阳之下,“阴凝于下,阳发于外,周旋不舍则为风。又气之善入者莫如风也。”
如小畜卦云:“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徳。”
蛊卦云:“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观卦云:“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姤卦云:“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巽卦云:“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因为风具有无形、“善人”等特点,而将其和道德联系起来,是很容易理解的。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中,风还经常和声、音、乐以及性等等相勾连,故“国风”“民风”“风化”“采风”“作风”等。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