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接手新机构的第一件事,是梳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一家做音乐培训的机构。虽然之前对音乐板块的了解不甚多,但是教育的本质都是如出一辙的。
了解的过程中发现,每个老师的学员不多,收费也是市场收费,但是老师的课程数量却很多,原来是大量的一对一课程(1对1占到90%)
一对一一方面是对教室和教师资源的占用,从学员的学习氛围来讲,学员会缺乏来自同龄人的估计,对比,交流。
是老师把控不了多人的课堂模式吗?据我了解,同类机构一般人数会在8-10人。
并不是,老师们也表示,3-4人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只是前期一方面生源流量较小,另一方面每一个报名的学员不想等太久成班,一个人也直接开班了。
但是目前随着学员量越来越多,大部分老师平均下来一天有4-5堂正课,更别说还有试课,演出排练(一月两次的公益音乐会)。甚至很多时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在探讨中我提出合班的想法。对于机构,对于老师,对于学员都是有利的事。
我也根据经验提到了一些情况
因为合班即便是不需要一步到位,比如我们第一阶段达到60%的合班率(2人以上班级占总班级数60%),势必有些学员坚持不愿调整时间的可能会被放弃掉。对老师对机构来讲短期可能是一种损失。
但是从长远看也是必定需要这样做的。
跟我交流的钢琴老师却面露难色?
当他把理由说出来我竟然有些心软
“王老师,不是多一个课时费少一个课时费的问题,而是大量学员跟了这么久,要是让我放掉任何一个都是舍不得的”这个纹着身看上去桀骜而又个性的大男生眼里充满温柔。
我怔住了,我可以有一大堆数据支撑的理由去说服,但这不正是我一直提倡的做有情怀的老师吗?
02
我想起了6年前,作为市场的我因为教学老师临阵脱逃主动请缨上了几堂试听课,没日没夜地演练,准备。没想到得到了大量家长的认可,报了几十个学生。
正式开课后,老师也已经到位,我申请能否在市场工作之外带一个班的生源。
虽然这会增加我的工作量,并不见得能够给我带来太多的收益,但是孩子们甜甜叫你,家长说:老师,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那一刻,你是能够体会到作为老师价值感的。
那个班级一开始上的并不轻松,因为年龄太小,但是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捧着学生照片反复看,反复看。他们今天穿了什么颜色衣服给我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小表情……
那一年里,我给他们上课,接受他们亲手为我制作的礼物,带他们加班加点准备比赛、北京参加比赛,上有趣的户外课堂……
一年后,因为工作调动,需要到Y市接手新的项目市场,不得已需要把他们转给另外的老师。当时是心有千千结啊,给每个孩子写了信,准备了礼物,把每个孩子的特点给接手的老师讲了又讲,最后大部分学生都继续学习,有的在五六年后已经成长为翩翩少年,还能想着来看我。
那段时光培养起了我对教育新的理解,所以,能走到今天,我还经常回忆起跟第一批孩子相处的情景。
所以我一直坚持让市场用一颗做老师的心做销售。
一个老师是把教学当成工作还是发自内心的爱,是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的。我常常说当你看到孩子的时候眼里有光吗?
我也常对家长说:老师的头衔有多响亮,经验有多丰富跟你的孩子并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只是您看中的,但是学习的是孩子。老师能否以一颗充满爱的耐心去对待孩子才会决定着孩子的知识吸收。
我见过仗着自己名校毕业的资格连上一堂试听课都要计较收益的老师
也见过因为“经验丰富”所以从不备课的老师,课前两分钟才想应该上什么内容的老师。
当然,如果您能遇到专业扎实,经验丰富,还能“眼里有光”的老师,那实在是太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