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作为占据大多数人人生三分之一的事情,失眠可谓人生一大困扰。失眠者每天晚上都在与睡眠作斗争,数羊数到自然醒。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他也许就已经能够预见当天的状态,不仅做事效率低下,并且心情焦躁。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睡眠时间也不尽相同,并非人人都需要睡够8个小时。有人睡6个小时依然精力充沛,那如何才能科学睡眠,保证睡眠质量呢?
睡眠教练(没错,睡眠也有教练)也是《睡眠革命》的作者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就提出了一个睡眠周期和4个阶段。
4个阶段——朦胧期,浅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即做梦期)
一个周期——90R
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从起床时间往前推,按照90分钟一个周期算出入睡时间。保证自己睡眠在周期过程中不被打断。
为什么有些人在12点入睡,7点的闹钟响起的时候依然觉得没睡够,并非是没睡够8个小时。而是在一个周期中被打断。
很多人都有过睡得正香的时候被打扰,如果是被慢慢摇醒的话会有朦胧感,仿佛还在梦里,一瞬间忘记时间,需要过一会才能缓过来。如果是被粗暴地惊醒的话会有心悸的感觉。这都是因为自己正处于黄金睡眠期。
一天当中的睡眠质量影响当天的精力,掌握睡眠的周期比睡眠时长更重要。
睡眠原因
觉得困,想睡觉都是因为疲劳。医学上把睡眠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生长疲劳——比如几个月大的宝宝由于生长疲劳,一天当中需要睡觉的时间有些长达20个小时。
恢复疲劳——比如刚昨晚手术的病人由于恢复疲劳,睡眠时间长达几天几夜。
肢体疲劳——比如当天运动量远大于平时,当天晚上会什么都不想做,只想静静地来个葛优躺。
精神疲劳——比如当天刚写完一个文案,完成一个策划案,脑细胞消耗殆尽。
我们大多数人的疲劳都来源于肢体疲劳或精神疲劳,知道了这一点,便可以对症下药。然而有的人就是即便精神很疲劳,但身体却不想睡觉。于是就会出现明明很困却怎么也睡不着的情况。所以,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睡眠。
睡前准备
但大多数人每天都是同样的状态,并没有多大的变动。特意去制造肢体疲劳或者精神疲劳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晚上睡觉前,最好放松身心,让自己处于平缓的心情。如果实在睡不着起来看会书,一会就困了,亲测有效!
更科学地睡眠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恢复精神,第二天醒来精神抖擞地面对新的工作和生活。
夜夜深睡眠,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