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时代越来越快,我们生活的节奏也在逐步加速,大家开始不能接受慢慢变好,更有许多人把快节奏的教育奉为真理,殊不知“慢教育”才是儿童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万万不能急于求成的。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倘若我们急于求成而忽略教自然发展的规矩,教育的本质也就异化了。
如何在课堂中“有意”拉长孩子体验实践的过程;如何把握好“快”与“慢”的分寸,“快”到事半功倍,“慢”到恰如其分,快慢张弛有度,让孩子在科学的教育中自然成长,是司蒂姆一直在做的事。
著名教育学教授李政涛博士表示:
“没有一种成长像生命成长那样,如此复杂多变,难以捉摸,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耐心的事业,特别从容的事业。这里的从容,也表现为让孩童从容地生长,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成长周期,不要急吼吼地逼迫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且先不说儿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了,你有多久没有不加倍速的看完一部电视剧了。难道说成年人的自控力还会不如一个孩子吗?如果连我们都无法“慢”下来了,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其实“慢”未必就是真的慢,无意义的“忙碌”并不能让孩子成长,只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并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想象、创造,这些词语往往会发生在自由与闲适之间,孩子们在司蒂姆“慢”了下来,反而得到了更多;我们虽然“慢”了下来,但从来没有后退过。
“慢教育”需要我们更加细心、耐心,司蒂姆更加强调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互动,让孩子在充分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创新的诠释。我们始终认为,儿童教育是个“时雨润之”的过程,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探索创新的过程,才能从根源处催生孩子的成长,而这些都是急不来的。
功利化的教育固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但从根本来说违背了教育的自然规律。试着在某些方面“慢”下来,给孩子时间,让一切自然流淌,只要我们不曾停下,谁又能说我们真的“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