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籽 霜降籽

“寒露籽,霜降籽,说的都是茶油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江西大片的山里都有。小时候每逢寒露,霜降,大清早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上山头采摘茶油籽。最先去的总是后山“杉杉谷”,整个山上非常热闹,时不时传来挨着的人家分不清谁谁谁家的树的争论声,这种有事说事,吵也无妨,其实不伤和气。小孩子嘛,愿意劳动就劳动,不愿意了就各处跑着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茶油有种青味,这是家乡的说法。非要我形容这种青味的话。那就是炒菜前茶油没有烧开时闻到的那种,倘若油没烧开就下菜的话,那这道菜你就能吃到浓重的茶油味了。还有生油给宝宝擦红屁股时也是这个气味。也正因为其味,所以蛮多人会觉得不好吃,比如吃了一辈子的外婆就说茶油不好吃。她老想不明白茶油为什么卖的那么昂贵,前几年收成好些时,外婆也常给我妈妈捎上几壶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几年来山茶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充分发现,而老家的茶油产量却每况愈下。前年我特意要买都辗转他处才买到。这个国庆回去我似乎知道什么原因了。

国庆节前后离寒露还有十多天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采摘了。这几天大家打招呼的方式是这样的:

“今天去做什么。”

“去摘木子(茶油子)。”

“你家摘木子了没。”

“今天摘了多少。”

“别提了,才一点点,太小个了。”

“没有哇,都让人捡(漏)掉了”。

我问为什么要摘这么早,说是下面村庄(靠近镇里的一些村庄,或是外面回来的人)的人会来捡(漏)木子。我说以前不都是节气过后等主人家摘了才来的吗?

“现在的人才不管呢,早早就来,管你收了没,他捡到就是好的”。

我住在高山里的大姑说:“他们甚至在我家门口的山坡上挖葛根,我气的不得了把他们轰走了。”,(下图就是大姑家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什么带来了这些人?就是高山燥石的开发。从镇上通往燥石的路近几年蛮热闹,龙亭,水口就在高山脚下。往镇里去,往县里去方向的村庄田多山少。如果没有旅游开发,无亲无友,谁好动辄访顾?

这些人的到来,破坏了茶油子采摘规律。茶油籽不到时令采摘,油量油质都不高的。老家人怎么会不知道呢?知道有什么用,也不能让强盗抢了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聊天中好像有个更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感觉这个才是重点。那就是国庆节在外的劳动力回来了,抓紧这个机会把山茶籽收了。

我只知道我们那几个村庄的情况,但愿镇里其他地方不会。

“不到节气采摘榨出来的都是浮泡”,家在隔壁桃溪镇的大妈说:“我们那边没有这种情况,但茶树产果量的确是少好多”。大妈家就有一大片茶山,每年都要去薅山,花很多很多精力去除茶树周边杂草灌木什么的。她说:“不知是不是树龄老了,这几年都产量不高。我现在都不愿意去薅山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上种种就是老家茶油越来越金贵的原因了。连大妈这种靠山吃山的人都不愿意去打理了,更别说其他人了。

前几日看到湖南那边的新闻,人家会有基层领导敲锣打鼓,提醒不得提前采摘茶籽。

哎!实在是枉费一年来山茶吸收的日月精华。要知道茶油树是很娇的,周边植物跟他争阳光雨露就不爱结果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很多人家选择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杉树。以前记忆中茶树集中的几个山头全被杉树取代。小孩再不能像我们以前那样,从墙头垛上取一根空心蕨根就跑去屋背山吸茶花里的蜜了。

小孩子喝蜜毕竟事小。但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形式,它的日见式微还是非常可惜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个在湘中农村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我来说,这几年因为从深圳回到长沙定居,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帮父母做一些更多农活了...
    向水学习阅读 5,726评论 0 1
  • 面相 事情经过 妈妈表现 孩子表现 老师表现 我做了什么 生气 警醒 远离 警告
    吕大小姐阅读 2,118评论 0 0
  • 足踏坚实大地,呼吸新鲜空气。沉醉花开之时,恍然进入夏季。
    清风明月夜聆风阅读 1,417评论 0 0
  • 自从二宝出生,发现爸爸宠孩子方面更甚了。有的时候我都会嫉妒因为比对我细心耐心多了。昨天下午突然跑回家了,问为...
    美的相遇阅读 1,0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