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87

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18.10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注:“亡”通“无"。

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原句译文

18.9 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二饭乐师干逃到了出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之涯,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入居海边。

18.10 周公对鲁公说道:“君子不怠慢他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信用。老臣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18.11 周朝有八个有教养的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19.1 子张说:“士人看见危险肯献出生命,看见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义,祭祀时想到恭敬,服丧时想到悲痛,这也就可以了。”

19.2 子张说:“执行德却不能弘扬它,信奉道却不笃定,这样的人对世界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19.3 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呢?”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称赞好人,怜悯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贤明的人,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我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

我的感悟

18.9这则讲的是当时乐师们的归宿,当鲁国打仗时,他们四散逃离。他们是乐队的组合,这四个人分别是四顿饭的乐师(也有别的说法)。看到大家都逃到各地,内心还是很感慨。

18.10这则是周公对自己的儿子鲁国国君说的,主要是指导政治的核心要素,就是不求全责备一个人。俗话说,“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与缺点。优秀的领导,懂得包容各种各样的人,用人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当属下犯了错误时,也视情况而定,不因为一个问题就对这个人全盘否定,因为每一个人才都来之不易。识人、用人的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之一。

18.11这则讲了周朝的八个有教养的人,有些已经不可考了。

19.1这则是子张的话,很多是对孔子话语的重复。前面已经讲过。

19.2这则子张认为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这些人内在的修炼不足以看出他们的信道和弘德。

19.3这则很好的体现了有一些人可能待人宽厚,又或是有一点讨好型人格,总是难以拒绝他人。其实,人和人相处,正如子夏说的“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我们需要保有自己的边界,学会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负责。不必因为害怕被评价而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当你可以把握人际关系中的边界,也学会适时拒绝他人时,也许会发现,人与人的相处原来可以这样单纯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18.9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
    蔷薇花自开阅读 741评论 0 3
  • 【原文】18.9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
    东北老白阅读 1,066评论 0 0
  • 我的学习心得: 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
    采蘑菇的小Timor阅读 663评论 0 1
  • 论语全文 论语目录 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http://www.ldbj.com/lunyu/lunyuquanw...
    Mr_杨阅读 4,840评论 0 0
  •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春峰轩阅读 1,1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