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每周一次的早教独立艺术课,按时来到教室后,给小段脱掉衣服,就听从小段嘱咐门口候着了。展开课本,我也开始阅读,抓紧自己的独立时间。
今天读的是一本类似于个人传记类的书《匠人匠心》,讲述两位日本学者和企业家的成长之路,恰巧读到了起始章节,各自在讲述早起年幼时候父母的影响。书中稻盛先生说自己幼年时期,父母非常忙碌,如影随形的唠叨几乎没有,母亲早期的教育更多的是行动影响,脑子能回忆起来的也莫非就是几次事情印象深刻,但直到退休年纪,母亲早已过时,却仍在欢乐又或悲伤之时,莫名的叫喊着“妈妈、妈妈”。读到这里,我又在脑子里突现了笑来老师回忆起他的母亲的印象,似乎也讲不出什么形象,但却同样值得尊敬。
突然,一阵比较高亢的尖叫“妈妈,不要!”我一下子思绪拉回到现实,抬头,看到艺术班的门不断进出着两队妈妈。见我起身,小圆子(同班小伙伴)的妈妈向我投出无奈的表情说,“不明白,为啥一直进来进去,影响别人的呀。”
我从窗口探望着教室内的状况,一共五个孩子上课,三个孩子正围坐在教室一侧lity老师身边听老师,另一侧坐着两位妈妈,其中一个宝贝在老师和妈妈处来回穿梭,另一个宝贝蜷缩在妈妈小腿处靠近桌子底下,妈妈一脸愤慨。
于是我又向坐在一边一直观察着小段的妈妈问情况,原来,那个哭声来自于那个蜷缩着的小男孩,第一次来上独立艺术课,不肯让妈妈离开教室,妈妈又觉得应该独立上的呀,所以就出现了之前的,送进去又哭着出来完了又送进去的场景。
说话之余,小男孩又随着妈妈走出了教室,我仔细观察起这一家子的状况。妈妈显然被闹到了情绪爆发,出来后就把小伙子甩到一边,声音很严厉度数比较高,说:“你要不要上的啦,你再这样,我再也不要陪你来了,你给我好好想想!”随之转身,一屁股坐在我身边的位置,然后虎视眈眈地看着那个小子。那个小子起身要拉妈妈的,被一旁的爸爸截住了,爸爸声音比较委婉温和,也是一直在强调上课纪律,再这样,就不能上课之类的话。
没有了妈妈的坏脾气,似乎环境也稍微不那么紧张了,我又想起了小段曾经发生的也是不愿意进教室的一次状况。
那是一次欢动课,不知道为什么,小段在门口,就是不肯换鞋进去,又讲不出缘由,我耐心的问了n多遍,都是小段在说“妈妈,我不想去。”此时,上课时间在逼近,小朋友们都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换鞋进了教室愉快的开始了课前预备,几位教育顾问也在旁边帮忙着做功课。我极度能体会到,此刻周遭环境给出的压迫感和尴尬感。所以越发就觉得孩子不可思议,怎么来的时候还好好的,走到门口就不进去了呢,还说不出原因来?那时的我,和这位妈妈一样是不能接受,更加不能在大众面前去承认,我的孩子在同龄人堆里怎么会这样不听话?我做妈妈,怎么会这样失败?想想那时候,我也许就如今天这位妈妈般狰狞,我也同今天这位妈妈般期望的是,孩子你能乖乖的进去教室,和别人一样乖乖的上课。我也常常会想,如果这件事情发在在周遭无人的状况下,又或者家里,妈妈的情绪会不会缓和一点,起码不至于暴躁的这么激烈?
你有过这样的妈妈经历吗?其实真的是极为正常,人无完人,人有缺点才是正常的,人有正常情绪的释放才是人性的,又有何惧何恐?更何况妈妈,这个角色,你从未上岗培训过,从未有人教过你,从未领过证,一切都在自己在摸索中前进着,任何窘况的发生都太正常不过,所有的一点进步都可以堪称为惊喜,是恭喜自己的所得才对。所以,首先要告诉自己,窘况就是窘况,不会放过任何人,只是多少不同程度不同罢了。
还没等我捋顺自己的思路去和那个妈妈谈谈,她已经和爸爸一起说服着宝宝,略带欣喜地进了教室,直到课结束。此时,室外两位妈妈的抱怨极为严重,基本焦点在于:他这样的行为,会影响其他孩子,上课没法正常进行。我妈妈也在厌烦着,他这样,其他宝宝也要找妈妈了。
但事实上lity老师一直在上课,从未间断,课还是很完整地上了下来,三位小宝宝除了偶尔扭头看过去,也未有太大的影响变化。事实上,做老师这么多年,见识过不下十个班,又有哪个班是没有意外发生?没有几个调皮捣蛋鬼呢?一个小班就是一个社会,资源也总是均衡分配的,这就是现实,不能避免只能去面对接受。在这样的坦诚和现实握手的情况下,才能去进一步明确到底该在这样一份环境中,培养自己孩子什么?专注力不正是此般考验吗?所以宝宝们的表现,正是给了我们一份中肯的答案,不要太过担忧,他们生于世间,从芸芸众精中经历十月考验而来,必然带有一份胜者的适应和智慧。
相信他们,不杞人忧天。这便是尹建莉早教书中无数次提到的共情。去给予他们需要的,而不是你需要的。你能做的,只是在保护着帮助着他们成长,却不能代替他们,更加不能傀儡他们。
再回到那位不肯进教室的宝宝,其实我内心的疑惑比较多得是:为什么不做好准备再来上独立课呢?早教中心给独立艺术课的定义是上了三周岁的宝宝就可以上,这只是个外界给出的年龄的界限,而对于宝宝本人,他的心理是否能接受呢?我记得小段刚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还小心翼翼得去试探过,如果不能,我宁愿再陪他一段时间。直到他自己确认自己是大朋友,可以自己吃饭自己上课,我才放心报了名。之前不愿意上的欢动课,后来他告诉我,没有原因,就是不想上,我索性不再问取消了这门课。
我想如果要站在对方角度上去共情,尤其是宝宝角度,那么就需要先学会去接受现实,我的宝宝就是内向,我喜欢他活泼开朗见人就问好,但他只是怯怯得一句话不说。可这就是我的宝宝,这也是一个不在大众评价内,但也是个真实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不能回避,不能想当然,更没有可比性,现实就是现实。
与现实共舞,才会有共情的尊重,他是我的宝宝,他需要我照顾他不受伤,他需要我照顾他那些幼稚的想法,但我却不能代替他那些错误和可笑。有了这一份尊重,才会有所谓的宽容和放松,放开你自己,也放开他。
妈妈成长之践行共情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