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眼动跟踪实验法
眼动跟踪技术是一种“在线手段”。它又称视线跟踪技术,是指对人在完成不同的认知任务时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分析诸如注视时间、注视点、注视次数、眼跳次数和瞳孔大小等眼动指标,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该实验方法有三个程序,第一个程序是学习材料主要由计算机的显示屏幕呈现,即基于眼动数据的化学师范生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差异研究的学习材料主要由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呈现;第二个程序是眼动数据跟踪阶段的设备,即眼动数据的跟踪则由专业的眼动仪完成;第三个程序是数据统计与分析阶段的设备,即由安装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的计算机完成,比如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对眼动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4.6口语发声思维
对被完成试眼动跟踪实验法,立刻将自己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的进程、各种心理操作等用口头方式报告出来,记录他们的口头陈述,按一定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据此揭示被试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将通过发声思维法录制的口语记录转译为书面文字材料[1]王晓捷,董素静.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认知结构的个案研究[J].化学教育,2011,32(06):28-30.,它作为眼动实验数据分析的辅助材料。
2文献综述
2.1化学知识分类的背景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820世纪我国的化学教育重视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础技能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基”教育。这种分类仅仅指出了“双基”的化学学科体系中相对简单的基础性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高深层次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1]曾涛. 基于知识分类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但是,这种分类太过笼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指导意义不强。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化学知识划分的观点。
2.1.1化学知识的“六分法”
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教授在其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一版)中指出:中学化学可以分为以下六部分:①化学基本概念②化学基础理论③元素化合物知识④化学用语⑤化学计算⑥化学实验。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二版)中,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陈述与第一版相同。[1]曾涛. 基于知识分类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同时刘知新教授说明了各个国家在具体的选材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有些国家注重理论概念、有的国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知识技能、有的国家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识等等。同时,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主编的《中学化学教学法》(1986)、范杰主编的《中学化学教学法》(1987)都有提到“六分法”。[1]曾涛. 基于知识分类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这种分类方式以化学知识的特点作为分类依据,使得化学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所以这类分类方式,在化学教育中依旧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它却缺乏心理学依据[1]李杰红,陈代武.化学知识的分类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114-115+38.,不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的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以致于学生难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2.1.2化学知识的“四分法”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被称为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重新思考了化学知识的分类,提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在北京师范大学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四版)中,并没有明确的知识划分,但是在其第八章“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中,把化学学习的策略分为五部分: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技能性知识学习的特点、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1]曾涛. 基于知识分类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考虑到情意类内容不属于化学知识,它只能在各类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形成,而化学问题解决可以认为属于认知策略。由此可见,笔者认为该书中实际上暗含了四类化学知识:①事实性知识、②理论性知识、③技能性知识、④策略性知识。也有人提出把化学课程内容分为: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②概念原理知识内容、③过程方法内容、④具有STS涵义的课程内容。这种分类方法与“六分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它把化学与社会生活内容、化学学科方法作为单独类型的化学学科内容,比较符号我们当前提倡的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它把化学与社会生活内容、化学学科方法作为单独类型的化学学科内容,比较符合我们当前提倡的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化学知识的分类受到当时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影响,研究者对化学知识的分类也间接地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笔者在这里需要指出,每一种化学知识分类的理由,都是没有对与错,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本文需要寻找一种分类方法,这种分类不仅可以使每种化学知识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对化学教师以及化学师范生而言,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有利于化学教师和化学师范生更好的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进行教学。
0346������